[實用新型]一種應用于柴油機機油冷卻的油底殼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627815.2 | 申請日: | 2018-10-0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996789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18 |
| 發明(設計)人: | 胡濟榮;其他發明人請求不公開姓名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星萊和農業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M11/00 | 分類號: | F01M11/00;F01M5/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豐禾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李杰 |
| 地址: | 321302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底殼 柴油機機油 冷卻水腔 冷卻 冷卻水出口 冷卻水進口 冷卻水通道 油腔 罩殼 應用 本實用新型 密封連接 外接管路 油腔側壁 整機結構 裝配方便 機油 柴油機 側壁 緊湊 裝配 美觀 盛裝 相通 | ||
本實用新型涉及柴油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柴油機機油冷卻的油底殼組件。一種應用于柴油機機油冷卻的油底殼組件,包括油底殼,內設有用于盛裝機油的油腔;罩殼,內部設有冷卻水腔,且其側壁上設有與冷卻水腔相通的冷卻水進口和冷卻水出口;所述罩殼密封連接在油底殼上,油底殼的油腔底部處于冷卻水腔內,并在冷卻水腔中構成由冷卻水進口流向冷卻水出口的冷卻水通道;所述冷卻水通道圍繞油腔側壁設置。該方式不僅可以很好的控制柴油機機油溫度,且結構簡單,裝配方便,同時外接管路的連接和布置也不復雜,裝配后整機結構緊湊,美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柴油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柴油機機油冷卻的油底殼組件。
背景技術
機油作為柴油機潤滑系統的介質。具有減輕零件表面的摩擦,延長零件的使用壽命;帶走部分機件熱量,冷卻零件表面;密封氣缸與活塞,防止氣體進入曲軸箱等作用。經研究表明,當柴油機在循環工作時機油溫度保持在80°~90°最佳,最高不超過105°。而在實際應用中,部分柴油機在持續的高負荷運轉工況下,機油溫度會超過105°。這將會導致機油變稀,機油粘度和機油壓力下降,使潤滑作用變差,影響發動機可靠性。因此,需采取可行的方案來降低機油溫度。現有的機油冷卻方式是安裝機油冷卻器對流經主油道的機油進行冷卻。機油冷卻器內布置有油道、散熱片,冷卻水套等結構,使用外接水來進行冷卻。也會與機油精濾器組合設計,為達到所要求的冷卻效果,零件的尺寸相對小型柴油機而言偏大。會增加柴油機的外形尺寸,布置、安裝后整機結構較松散。同時,機油冷卻器價格較高,也會增加柴油機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于柴油機機油冷卻的油底殼組件。該方式不僅可以很好的控制柴油機機油溫度,且結構簡單,裝配方便,同時外接管路的連接和布置也不復雜,裝配后整機結構緊湊,美觀。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應用于柴油機機油冷卻的油底殼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底殼,內設有用于盛裝機油的油腔;罩殼,內部設有冷卻水腔,且其側壁上設有與冷卻水腔相通的冷卻水進口和冷卻水出口;
所述罩殼密封連接在油底殼上,油底殼的油腔底部處于冷卻水腔內,并在冷卻水腔中構成由冷卻水進口流向冷卻水出口的冷卻水通道;所述冷卻水通道圍繞油腔側壁設置。
作為優選,所述冷卻水進口和冷卻水出口通過管路與發動機冷卻水箱連接。
作為優先,所述冷卻水進口和冷卻水出口開設于罩殼的同一側壁上,該側壁與油腔側壁之間設有隔板,隔板處于冷卻水進口與冷卻水出口之間用于阻隔冷卻水流通。
作為優先,所述罩殼的冷卻水腔內側壁上設有多條擾流筋。
作為優先,所述罩殼的外側壁和底面上設有多條散熱筋。
作為優先,所述油底殼包括上部殼體和下部殼體,下部殼體的長度和寬度均小于上部殼體;所述罩殼連接在下部殼體周邊的上部殼體底面上,下部殼體處于冷卻水腔內。
作為優先,所述上部殼體的外表面設有散熱筋。
作為優先,所述下部殼體的外側壁面上設有擾流筋。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該技術方案涉及一種全新的油底殼組件結構,該油底殼組件中的罩殼內部設有冷卻水腔,冷卻水進口和冷卻水出口通過管路連接冷卻水箱;而油底殼的油腔處于冷卻水腔內,并且使冷卻水腔內形成了冷卻水通道,進行水循環,對貯存在油底殼及流經機體回到油底殼的機油進行冷卻。該技術方案不僅可以很好的控制柴油機機油溫度,且結構簡單,裝配方便,同時外接管路的連接和布置也不復雜,裝配后整機結構緊湊,美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星萊和農業裝備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星萊和農業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62781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