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橡膠促進劑M的尾氣的回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619213.2 | 申請日: | 2018-10-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8657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3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吉山;朱峰;張濤;胡艷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眾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78 | 分類號: | B01D53/78;B01D5/00;B01D7/02;B01D53/52 |
| 代理公司: | 11531 北京匯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于鵬 |
| 地址: | 2716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冷凝器 中間分離裝置 橡膠促進劑M 回收裝置 液體回收 載體回收 緩沖罐 尾氣 回收 苯并噻唑 二苯硫脲 二硫化碳 分離回收 苯胺 | ||
一種用于橡膠促進劑M的尾氣的回收裝置,包含有具有緩沖罐和冷凝器的回收裝置本體、設置在緩沖罐和冷凝器之間并且具有液體回收介質和載體回收介質的中間分離裝置,通過中間分離裝置中的液體回收介質和載體回收介質,實現了對苯胺、苯并噻唑和二苯硫脲的分離回收,不再只通過冷凝器回收二硫化碳,因此提高了對橡膠促進劑M的尾氣的回收效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回收裝置,尤其是一種用于橡膠促進劑M的尾氣的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苯胺、二硫化碳和硫磺高壓反應合成橡膠促進劑M(2-巰基苯并噻唑),反應過程產生尾氣,其主要是反應產生的硫化氫、苯并噻唑、二苯硫脲,以及未反應的苯胺和二硫化碳等物質,為了對尾氣進行在利用,因此用于橡膠促進劑M的尾氣的回收裝置是一種重要的化工裝置和工藝方法,在現有的用于橡膠促進劑M的尾氣的回收裝置中,還采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硫化氫氣體后,再通過冷凝器回收二硫化碳,并未對尾氣中的輕組分物質進行回收,同時尾氣中的二苯硫脲溫度降低易結晶,容易堵塞冷凝器的管道,影響了促進劑M的連續生產性能。
基于現有的技術問題、技術特征和技術效果,做出本實用新型的申請技術方案。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客體是一種用于橡膠促進劑M的尾氣的回收裝置。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橡膠促進劑M的尾氣的回收裝置,因此提高了對橡膠促進劑M的尾氣的回收效果。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包含有具有緩沖罐和冷凝器的回收裝置本體、設置在緩沖罐和冷凝器之間并且具有液體回收介質和載體回收介質的中間分離裝置。
由于設計了回收裝置本體和中間分離裝置,通過中間分離裝置中的液體回收介質和載體回收介質,實現了對苯胺、苯并噻唑和二苯硫脲的分離回收,不再只通過冷凝器回收二硫化碳,因此提高了對橡膠促進劑M的尾氣的回收效果。
本實用新型設計了,按照增加回收介質實施分離處理的方式把回收裝置本體和中間分離裝置相互聯接。
本實用新型設計了,按照增加水回收介質和載體回收介質實施分離處理的方式把中間分離裝置與回收裝置本體聯接。
本實用新型設計了,回收裝置本體設置為包含有第一緩沖罐、第二緩沖罐、第一冷凝器、第一儲存罐、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凝器和第二儲存罐并且第一緩沖罐、第二緩沖罐、第一冷凝器、第一儲存罐、第二冷凝器、第三冷凝器和第二儲存罐設置為呈冷凝分離分布。
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中間分離裝置設置為包含有第一分離罐、第二分離罐和第三分離罐并且第一分離罐、第二分離罐和第三分離罐設置為呈具有水回收介質和載體回收介質分布。
本實用新型設計了,第一緩沖罐和第二緩沖罐分別設置為與輸送的橡膠促進劑M的尾氣的管道連通并且第一緩沖罐和第二緩沖罐分別設置為與堿吸收罐連通,第一緩沖罐和第二緩沖罐分別設置為與第一分離罐連通,第一分離罐設置為與第二分離罐連通并且第二分離罐設置為與第三分離罐連通,第三分離罐設置為與第一冷凝器連通并且第一冷凝器設置為與第二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設置為與第三冷凝器連通并且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第三冷凝器分別設置為與第一儲存罐連通,第三冷凝器設置為與第二儲存罐連通并且第二儲存罐分別設置為與堿吸收罐和燃燒爐的輸入管連通,第二分離罐和第三分離罐分別設置為熱水源連通并且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和第三冷凝器分別設置為與冷水源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眾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山東眾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61921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