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魚類選別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613223.5 | 申請日: | 2018-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8073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3 |
| 發明(設計)人: | 饒秋華;羅土炎;劉洋;張志燈;張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95 | 分類號: | A01K61/95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黃以琳 |
| 地址: | 350003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選別 魚類 應激性 表皮損傷 脫水 本實用新型 長橢圓形 疾病感染 平橢圓形 人工養殖 噴淋水 主箱體 導流 絞繞 噴淋 篩縫 外框 魚身 缺氧 死亡 | ||
本實用新型屬于人工養殖魚類設備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魚類選別器,所述選別器包括主箱體、選別篩和排魚管,所述選別篩由外框和篩骨構成,所述篩骨的截面為長橢圓形或平橢圓形,在選別器頂端噴淋水的噴淋下選別魚類時,給予魚身充分的潤滑、導流,降低魚的應激性,避免了魚類脫水后在選別篩上奮力掙扎、絞繞在傳統細小的篩骨上導致表皮損傷和應激性,使這些無鱗、性情兇猛且脫水易奮力掙扎的魚類容易完好無缺地通過篩縫,提高了選別效率,降低選別后因表皮損傷和應激性導致的疾病感染,減少了缺氧死亡的魚類數量。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人工養殖魚類設備的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人工養殖鰻魚、黃鱔、泥鰍等無鱗魚類和澳洲龍紋斑等有硬鰭魚類養殖過程中分選不同規格魚類時用的選別器。
背景技術
鰻魚,別名白鱔、白鰻、河鰻、鰻鱺、青鱔、風饅、日本鰻,屬魚類,似蛇,但無鱗,一般產于咸淡水交界海域。鰻魚的生長要經歷五個時期:魚卵、柳葉鰻、鰻線、黃鰻、銀鰻,相應地,鰻池可分一級池、二級池、三級池和成鰻池四種,四種魚池的用途分別為:(1)一級池:用于鰻苗的引食訓練,并將鰻苗養到3克左右,一般來說面積為80-100平方米,池深0.8-1.0米,水深0.3-0.6米;(2)二級池:飼養體重3-20克鰻種,一般來說面積為100-200平方米,池深1-1.2米,水深0.8-1.0米;(3)三級池:飼養體重20-100克的鰻種,一般來說面積200-300平方米,池深1-1.2米,水深0.8-1.0米;(4)成鰻池:將體重100克左右的鰻種養成170-500克的食用鰻,一般來說面積300-500平方米,池深1.5-1.6米,水深1.0-1.2米。
澳洲龍紋斑,隸屬硬骨魚綱,鱸形目,真鱸科,麥鱈鱸屬,又名墨瑞河真鱸、蟲紋雪鱸、墨瑞鱈等,原產于澳大利亞墨瑞河流域的一種著名淡水經濟魚類,因其肉質細嫩鮮美、厚實、少刺,并含有豐富氨基酸及EPA與DHA營養物質等特征,已成為我國淡水養殖的優質魚類之一。人工養殖時,澳洲龍紋斑一般采用三級魚苗培育法,第一階段從開口培育到體長為0.8-3.0cm,放養密度為1.0-1.5千尾·m-2面積;第二階段體長從3.0-10cm,放養密度為0.5-1.0千尾·m-2面積;第三階段體長從10-16cm,放養密度為0.2-0.5千尾·m-2面積。因澳洲龍紋斑是肉食性魚類,魚苗規格大小差異較大就會互相咬尾導致大量死亡,所以魚苗在50克/尾體重以內時,選別頻率為每15-25天一次;50克-200克/尾體重時,選別頻率為每25-35天一次;200克-500克/尾體重時,選別頻率為每35-50天一次。
由上述可知,鰻魚等鰻鱺目魚類和澳洲龍紋斑等鱸形目魚類養殖過程中,由于生長速度差別較大、參差不齊,因此,必須經過多次篩選和分養,讓同一規格的魚在同一生長環境和同樣的飼喂條件下飼養,嚴格控制同一級養殖池放養的重量、規格和尾數,以利于魚的整體健康生長。目前,篩選魚用的分選器主要有竹制分選器、藤制分選器和槽式分選器,這三種分選器對魚進行篩選時的用法類似,即通過限制魚的活動空間,配合人工制造水流,利用魚遇到紊流的頂流特性,使個體較小的魚從篩子間隙游出,再將分選器中留下的魚群轉移到另一個不同規格的分選器進行再次同樣的操作,從而得到不同規格的魚。
然而,養殖鰻魚的用戶都有這樣的體驗,鰻魚無鱗、性情兇猛,脫水后環境變化使其出現應激性容易奮力掙扎,而且掙扎時頭部向后收縮,尾部則向前絞,尾部甩動幅度大而有力,以上三種傳統的分選器在篩選魚類時都沒有針對此特性做出很好的設計和改進,致使在實際飼養過程中,每一次篩選不同規格的鰻魚,都會出現較多鰻魚尾部絞繞在分選器的格子中導致鰻魚表皮損傷。上述分選模式分選效率低,一天最多只能分選3-8噸,分選過程魚類容易缺氧死亡損耗,又容易造成魚類損傷,并且魚類應激程度大、降低疾病抵抗力,從而導致在分池喂養后階段易感染病蟲害而成活率降低。黃鱔、泥鰍等無鱗魚類和澳洲龍紋斑等有硬鰭魚類的養殖分選過程也存在有上述類似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未經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61322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