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小管道硬度與金相檢驗的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611108.4 | 申請日: | 2018-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8959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4 |
| 發明(設計)人: | 楊志鵬;張延濤;李保;李平;曹連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山東電力建設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B11/00 | 分類號: | B25B11/00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耿媛媛 |
| 地址: | 250102 山東省濟南市高***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號板 本實用新型 垂直相交 金相檢驗 小管道 長邊 螺柱 支架 操作平臺 長邊兩端 長孔位置 垂直連接 技術意義 組合狀態 可裝配 下表面 長孔 短邊 同向 檢驗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小管道硬度與金相檢驗的支架,包括可裝配組合在一起的Ⅰ層和Ⅱ層;所述Ⅰ層包括1號板、2號板、3號板;所述Ⅱ層包括2號板、3號板、4號板、5號板;所述5號板中部設有縱向的長孔;所述1號板下表面設有至少一個螺柱;所述Ⅰ層中,3號板與2號板以長邊端垂直相交連為一體;2個1號板分別與2號板兩短邊相連;所述Ⅱ層中,3號板與2號板以長邊端垂直相交連為一體;2號板下方同向連接4號板;4號板長邊兩端分別垂直連接5號板;組合狀態下,Ⅰ層中1號板下方螺柱與Ⅱ層中5號板的長孔位置對應。本實用新型通過新的設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缺乏操作平臺導致的操作不便、影響檢驗精度的問題,具有積極的技術意義。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小管道硬度與金相檢驗的支架,屬于管道檢驗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管道是在多領域普遍應用的部件。在一些壓力設備領域,工作環境對管道的強度方面有特殊要求,因此需要對管道的硬度和金相進行測定或檢驗;尤其是對于有焊縫接口的管道,更是需要對焊縫部位進行硬度和/或金相檢驗。目前,通用的方法是將管道表面利用砂輪片(硬度、金相實驗專用)打磨光滑,直接使用檢驗儀器在管道上進行檢驗;檢驗操作時,所使用的檢驗儀器通常放置在管道上。
這一通用方法在對較大直徑的管道進行操作時問題不大,但在對較小直徑的管道(簡稱為小管道)進行操作時,由于小管道管徑小,外表面弧度變化大,可操作平面較小,因此在使用現有通用檢驗方法時,檢驗設備難以穩固放置,帶來操作難度大、檢驗點的定位容易不準的問題,進而導致檢驗數據較大偏差的問題,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因此,設計一種用于小管道硬度與金相檢驗的支架,為檢驗操作提供一個較大且穩定的作業平臺,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現有技術中,在為小管道進行硬度或金相檢驗時,因為缺乏專用支架,導致檢驗操作不便甚至進而影響到測量結果的準確性;為解決這一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小管道硬度與金相檢驗的支架,通過設置與小管道便于結合的專用支架,為檢驗操作提供一個較大且穩定的作業平臺,從而保證檢驗操作的方便,消除這一方面因素對測量結果準確性的不良影響。
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小管道硬度與金相檢驗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裝配組合在一起的Ⅰ層和Ⅱ層;
所述Ⅰ層包括2個1號板、1個2號板、1個3號板;
所述Ⅱ層包括1個2號板、1個3號板、1個4號板、2個5號板;
所述1號板、2號板、3號板、4號板、5號板,均為矩形板;
所述4號板長度大于2號板的長度;
所述5號板中部設有縱向的長孔;
所述1號板下表面設有至少一個螺柱,所述螺柱外徑小于5號板上的長孔寬度;
所述Ⅰ層中,3號板與2號板以長邊端垂直相交連為一體;2個1號板與2號板同一平面,分別與2號板兩短邊相連;
所述Ⅱ層中,3號板與2號板以長邊端垂直相交連為一體;2號板下方連接4號板,4號板與2號板同向;4號板長邊兩端分別垂直連接5號板,4號板與5號板位于同一平面;
組合狀態下,所述Ⅰ層中的螺柱與Ⅱ層中的長孔位置對應。
優選的,所述3號板與2號板的長度相同;所述4號板與2號板的寬度相同;
優選的,所述3號板面向待檢驗管道的一面,粘貼有橡膠防滑層。
優選的,所述3號板在一長邊設有矩形開口Ⅰ,所述4號板在一長邊設有矩形開口Ⅱ;3號板與2號板連接后,3號板帶矩形開口Ⅰ的長邊為向下的自由端;Ⅱ層中,3號板位于所述矩形開口Ⅱ中。進一步的,所述Ⅰ層與Ⅱ層中,2個3號板的矩形開口Ⅰ位置對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山東電力建設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山東電力建設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61110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