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能夠感知乘客開門意圖的車門內手柄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610482.2 | 申請日: | 2018-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60368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08 |
| 發明(設計)人: | 陳鑫;張龍;周廣;周道奎;楊帆 | 申請(專利權)人: | 神龍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5B85/12 | 分類號: | E05B85/12;E05B81/76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鴻;王亞萍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漢***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動開關 門把手 信號輸出端 擠壓 內手柄 底座 乘客 感知 本實用新型 底座鉸接 開門 觸頭 車門 車門開啟 底座內部 開門動作 限位位置 電連接 銷軸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能夠感知乘客開門意圖的車門內手柄。它包括底座、門把手和微動開關總成,門把手與底座鉸接連接,所述微動開關總成包括微動開關和信號輸出端,所述微動開關與信號輸出端電連接,所述信號輸出端安裝于底座內部,所述微動開關安裝于底座上位于銷軸的一端,所述門把手與底座鉸接的一端設有擠壓部,微動開關的觸頭與擠壓部之間設有間隙,門把手開啟一定角度時,擠壓部擠壓觸頭至限位位置。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底座上安裝微動開關來快速感知乘客開門意圖,能實現在車門開啟前,提前識別乘客開門動作,該內手柄結構簡單,設計合理。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能夠感知乘客開門意圖的車門內手柄。
背景技術
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乘客在危險情況下開門,突然開啟的車門與側方來往行人、車輛發生相撞,引發安全事故。目前車載智能伺服控制盒是通過監測門鎖的微動開關信號或是車身側圍上的微動開關信號,來確認車門狀態,所以當車門處于特殊狀態,不利于開門時,車載智能伺服控制盒只能在車門開啟后才會有反應,并發出報警聲音,實際生活中這種被動提示往往滯后于事故的發生,無法提前并有效的阻止事故發生,其主要原因在于車載智能伺服控制盒無法提前識別乘客開門動作,并進行判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感知乘客開門意圖的車門內手柄,能夠在乘客開門之前就能識別乘客開門意圖。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能夠感知乘客開門意圖的車門內手柄,包括底座和安裝于底座上的門把手,門把手與底座鉸接連接,還包括用于感應乘客開門意圖的微動開關總成,所述微動開關總成包括微動開關和信號輸出端,所述微動開關與信號輸出端電連接,所述信號輸出端安裝于底座內部,所述微動開關安裝于底座上,微動開關位于底座上與門把手鉸接的一端,所述門把手與底座鉸接的一端設有擠壓部,微動開關的觸頭與擠壓部之間設有間隙,門把手開啟一定角度時,擠壓部擠壓觸頭至限位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與門把手鉸接的頂端設有固定結構,所述微動開關卡接于固定結構內。
所述固定結構包括定位塊和相對布置的兩個卡爪,所述定位塊上設有定位孔,兩個卡爪分別位于定位塊的兩側,兩個卡爪之間形成容納微動開關殼體的定位空間。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結構還包括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相對的兩側分別與兩個卡爪相對的內側固定連接,所述定位板相對的另外兩側中的一側與定位塊端面固定連接、另一側開有用于觸頭穿過的弧形槽。
進一步地,所述微動開關的殼體上間隔設有定位銷,所述定位銷與固定結構上的定位孔配合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微動開關上設有密封盒,密封盒固定于微動開關的殼體上將微動開關的金屬端子密封。
進一步地,所述擠壓部包括呈L型布置的壓縮板和限位板,所述壓縮板與限位板之間的夾角為鈍角,所述壓縮板與限位板之間圓滑過渡連接,所述壓縮板位于觸頭下方,壓縮板與觸頭端部之間設有間隙,所述限位板垂直于所述微動開關的觸頭,限位板高度高于觸頭端部高度且低于壓縮到最大程度時的觸頭端部高度。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設有用于緊固信號線的固定板,固定板上開設有緊固槽。
本實用新型在底座上安裝微動開關,在門把手的鉸接處安裝擠壓部,當乘客準備開門拉動門把手時,擠壓部對微動開關的觸點進行擠壓,使微動開關內的回路電流接通,微動開關就能感應到乘客將要開門,該內手柄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能實現在車門開啟前,提前識別乘客開門動作。當其與汽車防碰撞系統結合時,在識別到乘客意圖車門動作后,微動開關發出信號給車載智能伺服控制盒,車載智能伺服控制盒給車門鎖發出信號,車門鎖在馬達的驅動下,實現內部鎖止,內開啟手柄失效,乘客繼續拉動內開啟手柄時,車門無法開啟,主動避免乘客在危險情況下開啟車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未經神龍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61048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