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橫向烘干室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608013.7 | 申請日: | 2018-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271839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0 |
| 發明(設計)人: | 劉天力;黃鵬;林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機械工業第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業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5D3/04 | 分類號: | B05D3/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韓新城 |
| 地址: | 471039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風道 烘干通道 高溫風道 烘干室 本實用新型 車身表面 送風通道 回風道 混風腔 均壓腔 角部 加熱 車輛橫向 頂部風道 內部傳熱 排氣風道 軸向方向 噴嘴 光澤度 混合腔 烘烤 風速 漆膜 連通 相通 移動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橫向烘干室,包括用于車輛橫向移動的烘干通道,所述烘干通道的軸向方向的一側形成側內風道,所述側內風道的上方于所述烘干通道的角部形成有頂內風道,所述頂內風道的相對側的烘干通道的角部形成有排氣風道,所述烘干通道的底部設置有底部回風道,所述底部回風道與位于側內風道外側的混風腔連通;所述混風腔的上方形成高溫風道、外側形成送風通道,所述側內風道及頂內風道與混合腔及高溫風道之間形成均壓腔,所述送風通道通過位于高溫風道頂部的頂部風道與所述均壓腔相通。本實用新型橫向烘干室,不直接對車身表面設置噴嘴進行加熱,依靠內部傳熱和空間內較低的風速進行加熱,使得烘烤后車身表面的漆膜的光澤度更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涂裝烘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橫向烘干室。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涂裝行業,普遍使用烘干室及配套熱風系統作為汽車烘干工藝的裝置或系統,然而現有烘干室結構的烘干通道的內部容積大,能耗高,烘干室與風道等部件均為分離型設計,會加工散熱面積,提高能耗等,尚存在需要改進諸多地方,因此,為降低能耗,提升響應速度,汽車涂裝用的烘干室還須進一步的改進與提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缺陷,而提供一種橫向烘干室。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橫向烘干室,包括用于車輛橫向移動的烘干通道,所述烘干通道的軸向方向的一側形成側內風道,所述側內風道的上方于所述烘干通道的角部形成有頂內風道,所述頂內風道的相對側的烘干通道的角部形成有排氣風道,所述烘干通道的底部設置有底部回風道,所述底部回風道與位于側內風道外側的混風腔連通;所述混風腔的上方形成高溫風道、外側形成送風通道,所述側內風道及頂內風道與混合腔及高溫風道之間形成均壓腔,所述送風通道通過位于高溫風道頂部的頂部風道與所述均壓腔相通。
所述送風通道的下部安裝循環風機。
所述混風腔的上方形成的高溫風道與所述混風腔之間安裝有混合閥。
所述側內風道內安裝有側內風嘴,所述頂內風道內安裝有頂內風嘴,所述排氣風道內安裝有排氣閥。
所述頂內風道的橫截面為四邊形狀,所述排氣風道的橫截面為三角形。
所述頂內風道的進風側安裝有頂部空氣過濾網,所述側內風道的進風側安裝有側部空氣過濾網。
所述頂部風道位于所述高溫風道、均壓腔以及送風風道的頂部。
其中,在所述均壓腔與混風腔相鄰處設置有檢修門。
其中,所述頂部風道內設有由導流板所形成的導流結構。
本實用新型橫向烘干室,車身在烘干室內進行橫向輸送,相比較縱向輸送,大大縮短了烘干室的長度。烘干通道仿形設計,降低了內部容積,降低整體能耗,提高系統溫升速度,加快了了系統對溫度變化的相應速度。
本實用新型橫向烘干室,烘干通道與風道、風機等所有部件集成一體的設計,降低了表面散熱面積,進一步降低能耗。
本實用新型橫向烘干室,采用混風的方式對循環風進行溫度控制,相比較間接換熱的方式,極大的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保證了對烘干工藝溫度的精準控制。同時采用混風方式系統阻力隨之降低,風機功率降低。
本實用新型橫向烘干室,保證頂部噴嘴直接將熱風吹去車身內部,側部噴嘴直接將熱風吹向發動機艙內部,保證內部較厚鋼板和復雜造型能夠得到優先加熱,實現降低車身整體的溫差,保證了烘烤質量。
本實用新型橫向烘干室,不直接對車身表面設置噴嘴進行加熱,依靠內部傳熱和空間內較低的風速進行加熱,使得烘烤后車身表面的漆膜的光澤度更好。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機械工業第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業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機械工業第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業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60801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