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A/O生物脫氮污水處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567125.2 | 申請日: | 2018-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980422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14 |
| 發明(設計)人: | 楊艷昆 | 申請(專利權)人: | 內蒙古佰惠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25250 內蒙古自治***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污水 污水處理系統 本實用新型 水量分配器 每一級 流量計 射流曝氣裝置 電磁流量閥 出口連接 入口管道 自動回流 含氧量 控制器 沉淀池 出水側 回流比 射流泵 壓力差 氨氮 出水 短流 兩級 出口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A/O生物脫氮污水處理系統,包括有至少兩級A/O生物脫氮池以及與最后一級A/O生物脫氮池的O池出口連接的沉淀池,每一級A/O生物脫氮池的A池出口通過第一流量計、射流曝氣裝置與O池的入口管道連接,每一級A/O生物脫氮池的O池的出水側設有水量分配器。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多級A/O生物脫氮池的A池中的污水經射流泵將A池中的大量的污水打入O池中,避免了污水的短流,保證了A池出水氨氮含量的穩定,增加了污水的含氧量,同時使A池與O池之間產生一定的壓力差,水量分配器可以實現O池內的污水向A池的自動回流,通過電磁流量閥、控制器的組合可以更加精確地控制回流比。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A/O生物脫氮污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A/O生物脫氮工藝將A池段置于系統前端,其發生反硝化反應產生的堿度能夠少量補充硝化反應之需。另外A池中反硝化反應利用原廢水中的有機物為碳源可以減少補充碳源的添加量。通過內循環將硝化反應產生的硝態氮轉移到A池進行反硝化反應,硝態氮中氧作為電子受體,供給反硝化菌的呼吸作用和生命活動,并完成脫氮工序。
多級A/O生物脫氮池是國內外煤化工廢水預處理常采用的一種處理工藝,目前A池中的污水通過溢流的方式進入O池,由于污水的氨氮含量較高,溢流的方式存在污水短流的情況,無法保證污水在A池中充分反應,導致A池出水氨氮含量不穩定;O池出水口通過污水回流泵將污水回流到A池內,回流泵無法實現對回流比的精確控制,進而影響脫氮效果、降低脫氮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保證污水的反應時間、污水回流比可控的A/O生物脫氮污水處理系統。
本實用新型由如下技術方案實施:A/O生物脫氮污水處理系統,其包括有至少兩級A/O生物脫氮池以及與最后一級所述A/O生物脫氮池的出水端連接的沉淀池,第一級的所述A/O生物脫氮池的A池的入口通過污水電磁流量閥與污水管道連接,最后一級的所述A/O生物脫氮池的O池通過第一電磁流量閥與所述沉淀池管道連接;
每一級所述A/O生物脫氮池的所述A池的出口通過第一流量計、射流曝氣裝置與所述O池連接,每一級所述A/O生物脫氮池的所述O池的出水側設有水量分配器,所述水量分配器為管狀封閉腔體,所述水量分配器的上端面上設有通氣管,所述通氣管的頂端高于所述O池的水面,所述水量分配器的側壁自上至下依次設有出水管、進水管、回流管,所述出水管通過下一級污水電磁流量閥與下一級的所述A池連接,所述進水管與所述O池內部連通,所述回流管通過回流管流量計與所述A池的入口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射流曝氣裝置包括有射流泵、曝氣器、風機,所述射流泵的入口通過所述第一流量計與所述A池的出口管道連接,所述曝氣器置于所述O池的內部,所述曝氣器的進水口與所述射流泵的出口連接,所述曝氣器的進氣口與所述風機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曝氣器為射流微氣泡曝氣器。
進一步的,所述O池的中間的位置上均設有豎直的導流板,所述A池的內部設有攪拌器。
進一步的,所述污水電磁流量閥、所述第一電磁流量閥、所述第一流量計、所述回流管流量計、所述下一級污水電磁流量閥、所述射流曝氣裝置內的所述射流泵的變頻器與控制器信號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控制器為西門子S7-200。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1、A池內的污水通過射流曝氣裝置打入O池,避免了污水的短流,保證了A池出水氨氮含量的穩定,同時還增加了污水的含氧量,提高了污水好氧反應效率;2、多級A/O生物脫氮池的A池中的污水經射流泵的射流,將A池中的大量的污水打入到O池中,均使A池與O池之間產生一定的壓力差,水量分配器可以實現O池內的污水向A池的自動回流,通過電磁流量閥、流量計、水量分配器、控制器的組合可以更加精確地控制回流比。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內蒙古佰惠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內蒙古佰惠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56712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