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車輛防水尾燈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539196.1 | 申請日: | 2018-09-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750644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6 |
| 發明(設計)人: | 趙雙喜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騰駿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45/50 | 分類號: | F21S45/50;F21V19/00;F21W103/20;F21W107/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尾燈 燈板 本實用新型 透明防水膜 透明防水罩 絕緣橡膠 固定板 防水 雙重防水 螺栓 導電頭 定位孔 防水性 上端 導電 燈泡 雨天 外圍 雨水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車輛防水尾燈,包括固定板和透明防水罩,所述固定板一側壁中部設置有燈板,所述燈板一側壁上端中部設置有導電頭,所述導電頭上設置有絕緣橡膠,所述燈板上遠離所述絕緣橡膠外圍設置有燈泡,所述燈板上方設置有透明防水膜。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透明防水膜和流線型的透明防水罩,不僅可在雨天時及時將尾燈表面的雨水導走,而且可以實現尾燈內外的雙重防水,可提高尾燈的防水性,通過設置通過三個定位孔,可同時采用三個螺栓來實現尾燈的固定,可有效防止尾燈的脫落,使尾燈使用更加的可靠。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尾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車輛防水尾燈。
背景技術
尾燈指示裝在車輛后邊,為車輛在晚間行駛以及轉向時進行示意的燈。隨著尾燈技術的不斷成熟,現有尾燈主要是通過方形的燈罩來進行防水,在雨天時無法將雨水及時導走,常會因尾燈內部進水而導致尾燈損壞,防水性較差,因此急需一種車輛防水尾燈來解決現有問題。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不足,現提出一種車輛防水尾燈,解決了現有尾燈防水性較差以及常會發生脫落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車輛防水尾燈,包括固定板和透明防水罩,所述固定板一側壁中部設置有燈板,所述燈板一側壁上端中部設置有導電頭,所述導電頭上設置有絕緣橡膠,所述燈板上遠離所述絕緣橡膠外圍設置有燈泡,所述燈板上方設置有透明防水膜,所述燈板外圍設置有所述透明防水罩,所述透明防水罩內壁上設置有反光條一,所述反光條一兩側設置有反光條二,所述透明防水罩上端中部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有螺孔一,所述螺孔一內壁上旋接有螺釘一,所述燈板上正對所述螺孔一正下方設置有螺孔三,所述固定板背部上端中部設置接線塊,所述固定板背部下端中部設置有螺釘二,所述燈板上正對所述螺釘二處設置有螺孔二,所述固定板外圍設置有定位孔。
進一步的,所述導電頭內嵌在所述燈板上,所述絕緣橡膠粘接在所述燈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燈泡鉸接在所述燈板上,所述螺孔二和所述螺孔三均成型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燈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螺釘二旋接在所述螺孔二內壁上,所述燈板通過所述螺釘二與所述燈板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接線塊粘接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接線塊與所述導電頭電連接,所述透明防水膜膠接在所述固定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凹槽和所述螺孔一均成型于所述透明防水罩上,所述透明防水罩采用流線型結構,所述透明防水罩通過所述螺釘一與所述固定板相連,所述反光條一和所述反光條二均成型于所述透明防水罩上。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孔的數量為三個,所述定位孔成型于所述固定板上。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為解決現有尾燈主要是通過方形的燈罩來進行防水,在雨天時無法將雨水及時導走,常會因尾燈內部進水而導致尾燈損壞,防水性較差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透明防水膜和流線型的透明防水罩,不僅可在雨天時及時將尾燈表面的雨水導走,而且可以實現尾燈內外的雙重防水,可提高尾燈的防水性;
2、為解決現有尾燈多只采用兩個螺栓來進行固定,常會因尾燈固定不可靠而發生尾燈脫落的現象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通過三個定位孔,可同時采用三個螺栓來實現尾燈的固定,可有效防止尾燈的脫落,使尾燈使用更加的可靠。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車輛防水尾燈的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車輛防水尾燈中固定板的內部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騰駿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寧波騰駿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53919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