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分布式太陽能制冷供暖儲能一體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502465.7 | 申請日: | 2018-09-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08497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9 |
| 發明(設計)人: | 楊雷;陳利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天駟翼雅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5/00 | 分類號: | F24F5/00;F24F11/8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艙室 風道倉 儲能 供暖 太陽能制冷 背面 本實用新型 電氣室 開口處 一體機 風道 覆蓋 透明塑料薄膜 應用前景廣闊 冷凝水管路 模塊化設計 太陽能組件 一體化裝置 背面開口 電動卷軸 光伏組件 生產效率 透明玻璃 卷軸 出風口 進風口 散熱板 窄結構 漸變 散熱 變窄 長邊 直部 制冷 太陽能 組裝 玻璃 安置 | ||
本實用新型屬太陽能制冷供暖儲能一體化裝置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分布式太陽能制冷供暖儲能一體機,包括箱體,箱體上設置有多個進風口和一個出風口,箱體內設置有正面和背面兩個艙室,正面艙室利用太陽能進行供暖,背面艙室提供制冷和儲能。正面和背面艙室都設置有風道倉和電氣室,正面風道倉的開口處覆蓋有透明玻璃;位于風道倉長邊的兩側有兩個電動卷軸,卷軸在玻璃與風道倉間可任意切換柔性太陽能組件或透明塑料薄膜。正面電氣室開口處覆蓋有光伏組件。背面開口處覆蓋有散熱板;背面直部風道是漸變窄結構,由風道變窄節省的空間利于散熱和安置冷凝水管路。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采用模塊化設計,便于組裝,生產效率高,應用前景廣闊。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太陽能制冷供暖儲能一體化裝置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分布式太陽能制冷供暖儲能一體機。
背景技術
今年初,國家發改委等十部委明確提出了北方地區清潔供暖的規劃,鼓勵各種清潔能源供暖方式的發展。太陽能被認為是最好的清潔供暖方式之一,使用成本為零,無排放,節能環保。但太陽能很不穩定,晚上和陰雨天無光照,因此儲電能或者儲熱技術作為太陽能供暖的必備技術,近幾年已經獲得了較大的發展,部分儲能技術產品已經初步具備了產業化能力。冬季供暖的清潔改造是控制空氣污染的一個重要環節。國家曾推出“煤改電”政策,但推行后發現國家補貼不起,老百姓也用不起。因為冬季用電取暖,耗電量是平時的幾倍甚至十倍以上。因此,太陽能供暖被國家重點推進,不過由于太陽能僅限于晴朗的白天,夜晚或者陰雨天就需要其他能源的補充,或者是儲能或儲熱技術的聯合利用。
同樣,夏季的空調制冷雖然效果很好,但空調制冷耗電量也很大,費用較高,一般老百姓不舍得用,且長時間制冷后室內氧含量下降較多。調研近十年來太陽能制冷技術的發展發現,過去的研究多是利用太陽能發電,然后帶動壓縮機進行制冷或者利用太陽能聚光的能量帶動蒸發器或者冷凝液再加上循環系統進行制冷。絕大多數都離不開冷熱水箱。如一項專利描述一種便攜式太陽能制冷裝置,包括太陽能板、冷藏盒和盒蓋,制冷區內設置有一蒸發器,蒸發器下端分別通過蒸汽管和毛細管連接位于工作室內的壓縮機和冷凝器,所述毛細孔內設置有節流閥。這是典型的通過太陽能板產生電能,然后給壓縮機供電。另有碟式太陽能制冷系統,包括太陽能集熱器、水箱和吸收式制冷機,所述太陽能集熱器通過管道與水箱聯接并形成回路,通過太陽能集熱器對管道中的流體進行加熱,從而對水箱中水進行熱交換,所述水箱通過管路與吸收式制冷機聯接并形成回路,所述管道和管路上分別設有循環泵,所述水箱的容量可以調節,所述水箱內設有內膽。隨著溫度的升高,太陽能的輻射能力也增強,水箱中的水溫度也越高,從而使吸收式制冷機的制冷性能提高。還有一種太陽能制冷系統,利用菲涅爾透鏡以及設置在菲涅爾透鏡端部的太陽光追蹤器,還包括依次串聯并形成循環回路的太陽能水蒸汽發生器、泵、冷凝器、節流閥、蒸發器和儲液罐,所述太陽能水蒸汽發生器位于菲涅爾透鏡的焦點處,利用膨脹石墨層和碳泡沫層材料以及通過太陽能產生熱能加熱循環液與熱泵結合進行制冷的方法。類似的還有通過具有聚焦集熱發生裝置的太陽能制冷空調,該聚焦集熱發生裝置采用高倍環面聚焦式的菲涅爾透鏡結合太陽能灶,通過調節將光照聚焦,把高聚光集結在裝有吸收劑和制冷劑的混合溶液的金屬管上,該金屬管鍍有選擇性吸收膜,產生高熱的熱源使吸收劑和制冷劑的混合溶液在發生器中分離;當無陽光或太陽能灶和菲涅爾透鏡不能很好地聚焦時,利用光電轉化裝置對聚焦的該段金屬管的內部電熱絲進行電力加熱,同時膠合有電機的可旋轉鐵盤在單片機的點光源跟蹤程序下,可實時追蹤點光源,帶動太陽能灶的智能轉動聚焦,實現了用于太陽能制冷空調中的集熱發生裝置的智能聚焦及制冷的高效運行。還有太陽能結合地下水進行制冷的研究,將光伏發電系統連接逆變器,逆變器分別連接制冷機和地下水循環系統,制冷機設于屋頂上且其冷風出口正對屋內空間,光伏發電系統設于建筑物屋頂上;地下水循環系統包括地下水上水管、地下水回水管、換熱箱、換熱管、制冷管、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地下水上水管一端連接地下水,另一端連接換熱箱的進水口,地下水回水管一端連接地下水,另一端連接換熱箱的出水口,換熱箱內設有換熱管,換熱管通過循環管道連接制冷管,制冷管內嵌在地板內,地下水上水管上設有第一水泵,循環管道上設有第二水泵,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均連接逆變器。這種方法和整套系統太復雜,且依賴地下水的程度太高。整體而言,以上太陽能制冷技術的原理都很一致,利用太陽能發電,通過制冷劑或者壓縮機,以水為介質進行熱量交換,達到降溫的目的。缺點是,體系太復雜,而水循環有很大的跑冒滴漏的隱患;此外制冷劑多有劇毒不宜使用;并且在客戶端最關心的能耗上,以上各種技術與現有空調或者空氣能熱泵等相比無優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天駟翼雅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天駟翼雅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50246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