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消失模鑄件用避免產生氣孔的澆口杯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478385.2 | 申請日: | 2018-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91308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31 |
| 發明(設計)人: | 黃培青;黃玉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聚能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C9/08 | 分類號: | B22C9/08;B22C9/04 |
| 代理公司: | 福州盈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26 | 代理人: | 李明通 |
| 地址: | 350500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澆口杯 澆道 出料管 管組件 澆口杯結構 消失模鑄件 澆鑄槽 金屬液 連接管 入料管 澆鑄 本實用新型 連通器原理 消失模鑄造 設計結構 鑄件品質 直澆管 管內 管體 鑄件 卷入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消失模鑄件用避免產生氣孔的澆口杯結構,特別涉及消失模鑄造技術領域。這種消失模鑄件用避免產生氣孔的澆口杯結構包括第一澆道管組件、第二澆道管組件、澆口杯,所述第一澆道管組件包括第一直澆管體、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第一澆鑄槽,所述第二澆道管組件包括第二直澆管體、第三出料管、第四出料管、第二澆鑄槽,所述澆口杯包括澆口杯體、入料管,所述澆口杯體與所述入料管通過連接管相連接,這種設計結構運用連通器原理,當澆鑄金屬液時,金屬液從澆口杯體倒入,充滿澆口杯體后,隨即通過連接管進入澆道管內,從而避免在澆鑄過程中卷入不必要的空氣,避免鑄件產生氣孔導致鑄件品質不合格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消失模鑄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消失模鑄件用避免產生氣孔的澆口杯結構。
背景技術
消失模鑄造的工藝過程是先制成發泡模型,再在發泡模型上涂掛特制耐高溫涂料,待將涂料烘干干燥后,置于特制砂箱中,再按工藝要求填入干砂,利用三維振動緊實,然后澆鑄金屬液,隨后模型受高溫氣化消失,金屬液置換模型,復制出與發泡模型一模一樣的鑄件,其中最關鍵的工序之一就是澆鑄金屬液這道工序,是鑄件生產成敗的一個關鍵,而消失模鑄造澆注過程中,直澆道不能充滿,就會卷入空氣,這些卷入的空氣,若不能及時的排出,鑄件就會產生氣孔,導致鑄件品質不合格。
發明內容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消失模鑄造澆注過程中鑄件產生氣孔導致鑄件品質不合格的問題,提供的一種消失模鑄件用避免產生氣孔的澆口杯結構。
(2)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消失模鑄件用避免產生氣孔的澆口杯結構,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消失模鑄件用避免產生氣孔的澆口杯結構,包括第一澆道管組件、第二澆道管組件、澆口杯,所述第一澆道管組件包括第一直澆管體、連接于所述第一直澆管體上的第一出料管、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一直澆管體、所述第一出料管與所述第二出料管內設有相互連通的第一澆鑄槽,所述第一澆鑄槽橫截面為半圓形狀,所述第一直澆管體、所述第一出料管與所述第二出料管兩側分別設有帶有螺孔的第一連接片,所述第一連接片后端面與所述第一澆鑄槽后端面齊平,所述第二澆道管組件包括第二直澆管體、連接于所述第二直澆管體上的第三出料管、第四出料管,所述第二直澆管體、所述第三出料管與所述第四出料管內設有相互連通的第二澆鑄槽,所述第二澆鑄槽橫截面為半圓形狀,所述第二直澆管體、所述第三出料管與所述第四出料管兩側分別設有帶有螺孔的第二連接片,所述第二連接片后端面與所述第二澆鑄槽后端面齊平,所述澆口杯包括澆口杯體、入料管,所述澆口杯體上端連接有漏斗,所述澆口杯體與所述入料管通過連接管相連接。
優選地,所述第一澆道管組件與所述第二澆道管組件能夠拼接成澆道管。
優選地,所述第一澆道管組件上端設有半圓環形狀的第一連接塊,所述第一連接塊內設有第一連接槽,所述第一連接槽內側設有第一連接凸塊,所述第二澆道管組件上端設有半圓環形狀的第二連接塊,所述第二連接塊內設有第二連接槽,所述第二連接槽內側設有第二連接凸塊,所述第一連接塊與所述第二連接塊能夠拼接成連接塊。
優選地,所述入料管設有圓環形狀的套接槽、連接凸塊凹槽,所述套接槽設于所述入料管下端面,所述連接凸塊凹槽設于所述入料管下端外側。
優選地,所述連接管內部澆道呈向上拱起的拱形。
優選地,所述第二出料管與所述第四出料管的數量為1個或1個以上。
優選地,所述第一澆鑄槽與所述第二澆鑄槽內分別涂有脫模劑。
(3)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聚能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經福建聚能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47838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