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包邊沖模的存放塊感應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478308.7 | 申請日: | 2018-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110018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6 |
| 發明(設計)人: | 陳小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敏惠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7/12 | 分類號: | B21D37/12;B21D55/00;B21C5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譚英強;黃國亮 |
| 地址: | 511356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下限位柱 感應器 本實用新型 感應單元 感應機構 上限位柱 階梯孔 包邊 沖模 沖床 信號輸送線 安全隱患 內部設置 上下兩端 異常事故 狀態反饋 導向柱 下端面 爆裂 模具 貫穿 生產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包邊沖模的存放塊感應機構,包括至少一個感應單元,各所述感應單元包括上限位柱、下限位柱、感應器和位于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之間的存放塊,所述下限位柱內部設置有貫穿下限位柱上下兩端面的階梯孔,所述階梯孔包括位于下限位柱下部的第一孔和位于下限位柱上部的第二孔,所述感應器安裝在第二孔中,所述感應器設置有信號輸送線,所述存放塊的下端面布置有能插入到第二孔中的導向柱。本實用新型結構巧妙,通過設置相應的感應器將存放塊的狀態反饋至沖床,避免了生產異常事故的發生,解決了現有模具爆裂和安全隱患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生產研究領域中的一種包邊沖模,特別是一種包邊沖模的存放塊感應機構。
背景技術
包邊模具的包邊工作原理如下:產品放在下模塊上,當壓料板壓住產品時,打塊驅動推塊向前運動,將90°邊推成45°,打塊存在2個驅動面,當打塊繼續向下運動,推塊向后運動,這時拍平塊向下運動,實現拍平運動,整個過程中壓料板后面的彈簧隨著上模向下運動一直在壓縮。
由于模具涉及往復運動,上模行程很大,壓料板后的彈簧壓縮量很大,包邊模壓料板后的彈簧為SWF40-150,彈簧預壓量5mm,模具行程為70mm,所以彈簧最大壓縮量75mm,彈簧壽命只有30萬次。
為了延長模具壓料板彈簧的壽命,模具不生產時,只讓彈簧壓縮量等于預壓量,這樣壓縮量就是最小了,能最大限度的保證彈簧壽命,必需放置存放塊。具體為,在4對上下限位柱之間放上高度為ST+10mm的存放塊(ST為行程),這樣就能保證壓料板彈簧壓縮量最小。
由于模具限位柱必須均勻布置,所以基本上是模具前端2對后端2對,所以模具生產前要取掉存放塊,易出現后端漏拿掉1個或2個存放塊,這樣就會出現模具爆裂,且存在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邊沖模的存放塊感應機構,其結構巧妙,通過設置相應的感應器將存放塊的狀態反饋至沖床,避免了生產異常事故的發生,解決了現有模具爆裂和安全隱患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包邊沖模的存放塊感應機構,包括至少一個感應單元,各所述感應單元包括上限位柱、下限位柱、感應器和位于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之間的存放塊,所述下限位柱內部設置有貫穿下限位柱上下兩端面的階梯孔,所述階梯孔包括位于下限位柱下部的第一孔和位于下限位柱上部的第二孔,所述感應器安裝在第二孔中,所述感應器設置有信號輸送線,所述存放塊的下端面布置有能插入到第二孔中的導向柱。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感應器通過支架安裝在第二孔中。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孔的側壁上布置有至少一根槽體,所述支架的一端通過螺釘固定在槽體的底壁或者側壁上,支架的另一端延伸到第二孔的軸線位置。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孔的側壁上對稱布置有兩個槽體,支架的一端通過螺釘固定在其中一個槽體的底壁或者側壁上,信號輸送線穿過余下一個槽體后。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架呈Z狀。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感應器的一端穿過支架的通孔后卡在支架中,感應器的工作端朝向第二孔的始端,感應器的接線端朝向第一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設置至少一個感應單元,感應單元中的第二孔中安裝有感應器,存放塊的下端面布置有導向柱,當模具不使用時,將存放塊放到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之間,存放塊的導向柱插入到第二孔中后碰觸感應器。當將模具安裝到沖床上后,信號輸送線連接沖床,需要將存放塊取下,當有一個存放器還壓觸感應器,并將信號反饋至沖床,沖床不工作,當所有存放塊取下后,沖床才工作,避免了生產異常事故的發生,解決了現有模具爆裂和安全隱患的問題。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敏惠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廣州敏惠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47830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