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渠道量水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477754.6 | 申請日: | 2018-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621108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19 |
| 發明(設計)人: | 胡榮祥;吳自成;吳凌霄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F1/58 | 分類號: | G01F1/5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啟旺 |
| 地址: | 31002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輸水管 本實用新型 渠道量水 原渠道 鋪設 非滿管電磁流量計 渠道 混凝土密封 水流量 小型儀表 裝置布置 出水池 管道化 進水池 儀表 計量 安置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渠道量水裝置,該裝置布置在原渠道上,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拓寬渠道,所述拓寬渠道劃分為三個區域,依次為進水池區、輸水管鋪設區以及出水池區,輸水管鋪設區由一排管道組成,管道之間通過混凝土密封,其中一個管道上安置有非滿管電磁流量計,輸水管鋪設區的管道過流面積的總和大于原渠道過流面積。本實用新型實現了渠道的管道化計量,通過設置多個管道,既保證了輸水流量不減少,又可以縮小管道直徑,小型儀表更容易安裝和更換,減少儀表的費用,推廣容易。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渠道量水裝置。
背景技術
灌區是農業用水大戶。目前,全國總用水量的70%為農業用水,部分缺水地區比例達到80%以上。明渠是灌區農業灌溉的主要輸水工程,明渠量水是灌區量水工作的重點領域。實踐中采用標準斷面量水和堰槽量水較多,通常采用人工觀測。然而這些量水方法受限于觀測人員及現場條件,實際渠道過水時,觀測人員時常未及時到現場觀測記錄,渠道過水變化頻繁時,觀測人員一日幾次的觀測頻率無法反映過水實際,導致觀測數據質量大大折扣。在開展灌區量水時,部分地區也嘗試了渠道改成管道的計量方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渠道較寬,設置的儀表通過能力遠小于渠道過流要求,導致阻水,農戶對此非常不滿。為了解決人工觀測的問題,各地也開展了自動化的設施建設工作,自動計量可以全天不間斷進行監測。然而實踐中,自動化監測設施損壞比例比較高,且自動化設施是封閉系統且較為復雜,出現問題時現場人員無法解決,帶來了不小麻煩。另外,自動化監測設施建設和管理費用較高也是影響其推廣的重要原因。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渠道量水裝置,該裝置能夠適應渠道量水,造價經濟,精度高,可應用于灌區農業用水管理的要求。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渠道量水裝置,該裝置布置在原渠道上,該裝置包括拓寬渠道,所述拓寬渠道劃分為三個區域,依次為進水池區、輸水管鋪設區以及出水池區,輸水管鋪設區由一排管道組成,管道之間通過混凝土密封,其中一個管道上安置有非滿管電磁流量計,輸水管鋪設區的管道過流面積的總和大于原渠道過流面積。
作為優選,所述拓寬渠道的底面和原渠道底面齊平。
作為優選,所述非滿管電磁流量計位于該管道中距離管道進水口10D處,其中D為管道內徑。
作為優選,所述管道的內徑D為50mm~500mm。
作為優選,所述管道為PE管或鋼管。
作為優選,所述管道的長度不小于其內徑14倍。
作為優選,所述進水池區和出水池區的長度相等,所述進水池區和出水池區的寬度相等,進水池區的長度和寬度相等。
作為優選,還包括罩在非滿管電磁流量計外的表箱。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常渠道灌溉采用標準斷面量水、堰槽量水,但是這些計量方法并無累積功能,當觀測人員觀測次數少時,水量容易“少記”。采用自動化計量時,則儀器設備建設和管護費用均較高,且維護難度大,不利于推廣。本實用新型將渠道進行拓寬,增加過流斷面寬度,降低過水深度,為設置一排管道提供條件。一排管道過水,各管道過流深度能夠保持一致,從而可以選取其中一個管道安裝非滿管電磁流量計進行計量,那么渠道總流量等于這一計量管道流量乘以管道數量,實現了渠道計量的功能。本實用新型實現了渠道的管道化計量,通過設置多個管道,既保證了輸水流量不減少,又可以縮小管道直徑,小型儀表更容易安裝和更換,減少儀表的費用,推廣容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渠道量水裝置俯視圖;
圖2是圖1中的A-A向視圖;
圖中:原渠道1、進水池區2、輸水管鋪設區3、出水池區4、管道5。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未經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47775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