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中醫用帶針罐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477640.1 | 申請日: | 2018-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464323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08 |
| 發明(設計)人: | 籍萬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籍萬輝 |
| 主分類號: | A61H39/08 | 分類號: | A61H39/08;A61H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胡凱 |
| 地址: | 137000 吉林***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放氣閥 固定針體 罐體 加壓孔 體內 針體 通氣 醫用帶 可拆卸式固定 本實用新型 罐體頂部 皮膚組織 體內空氣 下端開口 上端 單向閥 緊固件 釋放罐 針尖 封堵 正對 連通 流出 安全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中醫用帶針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體;固定針體裝置,所述固定針體裝置通過罐體內上端的緊固件固定在罐體內的中部;針體,所述針體可拆卸式固定在固定針體裝置底部,且所述針體的針尖正對下方;放氣閥,所述放氣閥安裝在罐體頂部;所述放氣閥為單向閥,氣體只能從罐體內流出罐體外。通氣加壓孔,所述通氣加壓孔開設在固定針體裝置上;罐體內通過通氣加壓孔與放氣閥連通,當罐體下端開口處被封堵后,放氣閥用于釋放罐體內空氣;利用罐體內設置針的方法,有效避免傷及使用者的皮膚組織;操作簡單,安全微痛。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中醫針灸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中醫用帶針罐。
背景技術
中醫針灸: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刺入患者身體某一穴位,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針灸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特色與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國醫學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中國于2010年11月16日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
傳統的針灸通過人工刺入皮膚,稍有不慎容易傷及使用者的組織器官,而且對操作者的專業知識要求高。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中醫用帶針罐,利用罐體內設置針的方法,有效避免傷及使用者的皮膚組織;操作簡單,安全微痛;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中醫用帶針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體;
固定針體裝置,所述固定針體裝置通過罐體內上端的緊固件固定在罐體內的中部;
針體,所述針體可拆卸式固定在固定針體裝置底部,且所述針體的針尖正對下方;
放氣閥,所述放氣閥安裝在罐體頂部;所述放氣閥為單向閥,氣體只能從罐體內流出罐體外。
通氣加壓孔,所述通氣加壓孔開設在固定針體裝置上;
罐體內通過通氣加壓孔與放氣閥連通,當罐體下端開口處被封堵后,放氣閥用于釋放罐體內空氣。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固定針體裝置為一上端開口、下端封閉的圓柱,所述圓柱上端開口的內徑為錐形體,所述罐體內上端的緊固件形狀為與圓柱狀固定針體裝置上端內徑匹配的錐形體。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固定針體裝置底部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有固定針體螺母,所述針體遠離針尖一端固連在固定針體螺母底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罐體為下部呈開口的U型狀,所述罐體下端開口邊緣處向外側延伸。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罐體為透明設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罐體內設置針的方法,有效避免傷及使用者的皮膚組織;
2、操作簡單,安全微痛;
3、利用氣壓進行操作,罐體內負壓讓患者刺處毒素淤血流程;使用時氣罐處于密封狀態,使得患者在使用過程中更加衛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緊固件與固定針體裝置分離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緊固件與固定針體裝置旋緊后結構示意圖。
圖中:1-罐體;2-緊固件;3-放氣閥;4-固定針體裝置;5-通氣加壓孔;6-固定針體螺母;7-針體;8-針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籍萬輝,未經籍萬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47764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