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帶附框的被動房外窗用窗口構造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476270.X | 申請日: | 2018-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5390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朗綠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6B1/02 | 分類號: | E06B1/02;E06B3/00;E06B3/30;E04B1/66;E04B1/7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碩力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附框 玻璃窗 基墻 外保溫層 窗戶洞 本實用新型 窗口構造 冷橋 外窗 室外 隔熱保溫性能 玻璃窗安裝 第二連接件 第一連接件 室內 采光性能 腐敗現象 居住環境 可用空間 中空型材 熱系數 舒適度 發霉 掛設 結露 延展 鋪設 玻璃 居民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附框的被動房外窗用窗口構造,包括:開有窗戶洞的基墻、附框、玻璃窗、外保溫層;附框設于窗戶洞的上方的基墻外側,且附框通過第一連接件安裝于基墻外側;玻璃窗安裝于附框靠近室外一側的端部,玻璃窗通過第二連接件與附框連接,且玻璃窗掛設于窗戶洞的外側;外保溫層鋪設于基墻靠近室外一側的表面,并延展至玻璃窗的中空型材外表面,且外保溫層對應附框的位置開有凹槽。本實用新型避免了冷橋的產生,由此避免因冷橋存在而出現結露、發霉、腐敗現象;增加了居民的室內可用空間,提高了玻璃窗的采光性能和玻璃得熱系數,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建筑的隔熱保溫性能以及室內居住環境的舒適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節能技術領域,尤指一種帶附框的被動房外窗用窗口構造。
背景技術
隨著建筑行業內被動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越來越多的推廣,尤其是在寒冷地區及得到國家政策鼓勵、激勵的地區,此類建筑將逐漸興起。建筑節能是建筑技術發展的一個方向,也是節能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對節能要求的也在不斷提高,國家建委更是提出了節能門窗、節能內外墻體、節能屋頂的建房節能三步走戰略。被動房、被動式建筑對建筑能耗以及建筑部品部件的無熱橋要求較高,特別是對門窗的安裝工藝也是其重中之重。
被動房外窗在安裝施工時,常規的施工工藝為外掛式安裝。但在寒冷地區或夏熱冬冷地區時應用時,外墻保溫的厚度一般都比較厚,如按照常規被動房的施工工藝,即將外窗直接與結構連接,往往影響外窗的采光性能以及降低玻璃得熱系數;且窗框與結構之間按照縫隙屬于常見的冷橋位置,容易在此處結露,進而發霉、腐敗。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附框的被動房外窗用窗口構造,避免了冷橋的產生,由此避免后期因冷橋存在而發生的結露、發霉、腐敗現象;還增加了居民的室內可用空間,且外保溫層延展至型材處,使得玻璃窗接近外側,提高了玻璃窗的采光性能和玻璃得熱系數,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建筑的隔熱保溫性能以及室內居住環境的舒適度。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帶附框的被動房外窗用窗口構造,包括:
開有窗戶洞的基墻、附框、玻璃窗、外保溫層;
所述附框設于所述窗戶洞的上方的基墻外側,且所述附框通過第一連接件安裝于基墻外側;
所述玻璃窗安裝于所述附框靠近室外一側的端部,所述玻璃窗通過第二連接件與所述附框連接,且所述玻璃窗掛設于所述窗戶洞的外側;
所述外保溫層鋪設于所述基墻靠近室外一側的表面,并延展至所述玻璃窗的中空型材外表面,且所述外保溫層對應所述附框的位置開有凹槽。
本技術方案中,通過附框將玻璃窗安裝于窗戶洞的外側,使得玻璃窗不與窗戶洞的結構接觸而產生冷橋;更優的,由于外保溫層的包裹,使得附框與玻璃窗之間的連接處被外保溫層所包覆,從而進一步避免了冷橋的產生,由此避免后期因冷橋存在而發生的結露、發霉、腐敗現象。更優的,玻璃窗外掛在窗戶洞的外側而使得窗戶形成飄窗,增加了居民的室內可用空間,且外保溫層延展至型材處,使得玻璃窗接近外側,提高了玻璃窗的采光性能和玻璃得熱系數,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建筑的隔熱保溫性能以及室內居住環境的舒適度。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附框的上方設有L型角鋼,包括與所述附框的上表面貼合的第一直角邊,以及與高度方向平行的第二直角邊;所述L型角鋼夾設于于所述基墻和所述外保溫層之間;所述第一直角邊通過第三連接件與所述附框連接;所述第二直角邊通過第四連接件與所述基墻連接。
本技術方案中,為了提高附框的承重性能,附框還通過L型角鋼固定在基墻上,且L型角鋼的內直角鋪設有外保溫層,因此,外保溫層還保護了L型角鋼避免其受潮生銹。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L型角鋼與所述基墻之間夾設有熱隔斷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朗綠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朗綠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47627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