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吸附罐以及智能拔罐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475888.4 | 申請日: | 2018-09-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827725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24 |
| 發明(設計)人: | 崔學永;王園園;張曉聰;任小倜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能醫聯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M1/08 | 分類號: | A61M1/08;A61H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莊市***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拔罐 本實用新型 智能 吸附罐 環形彈性部 罐口 吸附 醫療器械技術 結構實現 軸向設置 內壁 通孔 配合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吸附罐,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設置在智能拔罐內,其特征在于:包括與智能拔罐底部的內壁相配合的環形彈性部以及與所述環形彈性部相連的吸附部,所述吸附部具有軸向設置的通孔。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智能拔罐。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計吸附罐的結構實現不同罐口下與智能拔罐的連接,以便于在不同部位用于不同大小罐口的吸附罐,有效降低智能拔罐的使用成本。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及拔罐,具體是一種便于更換吸附罐的智能拔罐。
背景技術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抽吸、蒸氣等方法造成罐內負壓,使罐吸附于腧穴或體表的一定部位,以產生良性刺激,達到調整機體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作為一種“綠色”的物理療法,因其安全、有效而日益受到青睞。中醫認為該療法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拔毒瀉熱等作用,并已在臨床得到一定程度認可。
由于拔罐一般需要由經驗豐富的人員操作,使得其易用性有一定的降低。隨著技術的發展,智能拔罐應運而生,在授權公告號為CN206120825U等專利均有對智能拔罐的描述,智能拔罐一般是在現有罐體的基礎上增加了真空泵、壓力傳感器、電磁閥等組件以實現傳統拔罐的功能。智能拔罐一般包括上罐體和下罐體兩部分,下罐體的罐口直接作用于人體皮膚。電池和真空泵、泄壓閥以及控制電路板設置在上罐體的腔內,溫度、壓力等傳感器設置在下罐體內以便于精確采集數據。
現有技術中上罐體與下罐體是密封連接的,由于作用于不同部位時所需要下罐體的罐口的大小也是不一樣的,因此需要設計大小不同的拔罐以實現,給使用者增加了成本且不便于智能拔罐的推廣。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吸附罐,將不同大小的吸附部配合環形彈性部實現不同大小罐口的替換。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吸附罐,設置在智能拔罐內,其特征在于:包括與智能拔罐底部的內壁相配合的環形彈性部以及與所述環形彈性部相連的吸附部,所述吸附部具有軸向設置的通孔。
進一步的,在所述吸附部的底部設有沿其徑向延伸的翻邊。
進一步的,在所述吸附部的頂部設有環形凹槽,所述環形彈性部限位在所述環形凹槽中,所述環形彈性部是O型密封圈。
進一步的,在所述環形彈性部的內壁設有環形的定位槽,在所述吸附部上設有與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環形定位凸臺。
進一步的,在所述吸附部的頂部設環形凸起,所述環形彈性部借助二次注塑工藝與所述吸附部的頂部形成一體結構。
進一步的,在所述吸附部頂部設有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穿過所述環形彈性部并借助連接螺母形成吸附部與環形彈性部的連接結構。
進一步的,在所述吸附部的通孔內限位有連接套,所述連接套穿過所述環形彈性部并借助連接螺母形成吸附部與環形彈性部的連接結構。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智能拔罐,包括上罐體以及與所述上罐體相連的下罐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罐體的內腔設有上述的吸附罐。
進一步的,所述下罐體的內腔呈柱形或錐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計吸附罐的結構實現不同罐口下與智能拔罐的連接,以便于在不同部位用于不同大小罐口的吸附罐,有效降低智能拔罐的使用成本。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吸附罐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吸附罐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吸附罐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能醫聯有限公司,未經國能醫聯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47588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智能拔罐
- 下一篇:一種柔性袋式加熱拔罐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