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膠框、背光模組以及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449052.7 | 申請日: | 2018-09-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21579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06 |
| 發明(設計)人: | 徐賢強;付迪飛;姜發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南極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3 | 分類號: | G02F1/1333;G02F1/13357;G03B2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劉文求 |
| 地址: | 518104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新和路沙一北方永發科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攝像頭 框體 前置 定位環 膠框 通孔 底板 背光模組 顯示裝置 本實用新型 定位環裝置 容納空間 有效視區 減小 預留 容納 占用 房子 延伸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膠框、背光模組以及顯示裝置,所述膠框包括有其包括由框體以及連接于框體底面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設置有第一通孔以及定位環,所述定位環圍繞所述第一通孔布置并向朝向框體前面延伸,所述定位環與所述第一通孔形成用于容納前置攝像頭的容納空間。這樣通過定位環裝置前置攝像頭,避免了在框體上預留用于房子前置攝像頭的凹槽,節省了前置攝像頭占用的空間,減小了非有效視區面積,從而提升了屏占比。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膠框、背光模組以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手機屏幕朝著全面屏方向的快速發展,對屏幕下方提供照亮顯示的背光源模組廠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背光源模組基本上是由膠鐵一體結構、LED、FPC柔性線路板、導光板、反射片、光學膜材、遮光膠、雙面膠等部件組成。常規背光源模組通過增大有效視區長寬比、設計頂部U型凹槽、減小側邊框和底邊框寬度等方式提升屏占比。雖然通過在膠鐵頂端設計開孔結構,去除U型凹槽,能縮減手機頭部電子器件占用的屏幕空間,提升屏占比。但是,應然需要預留出手機前置攝像頭位置,所述預留位置暫用屏幕顯示位置,從而影響屏幕的屏占比。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膠框、背光模組以及顯示裝置,以減少前置攝像頭所占用屏幕空間。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膠框,其包括由框體以及連接于框體底面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設置有朝向框體前面延伸的定位環,所述定位環與所述底板形成用于容納前置攝像頭的容納空間。
所述膠框,其中,所述底板上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定位環圍繞所述第一通孔布置,并且定位環的內徑與所述第一通孔的內徑相等,以使得所述第一通孔的內壁與所述定位環的內壁齊平。
所述膠框,其中,所述定位環沿其延伸方向的高度與所述框體沿所述定位環的延伸方向的高度相等。
所述膠框,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內徑為4-7cm。
所述膠框,其中,所述框體包括依次首尾相連的頂邊、第一側邊、底邊和第二側邊;所述頂邊、第一側邊和第二側邊均包括第一鐵框以及位于第一鐵框內的第一膠框,所述底邊包括第二鐵框,所述第二鐵框分別與第一側邊的第一鐵框和第二側邊的第一鐵框相連接。
所述膠框,其中,所述底板上設置有向遠離框體方向延伸的沉槽,并且所述沉槽位于所述底板靠近底邊一端。
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膠框,其還包括導光板以及背光源,所述導光板上設置有與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導光板內置于所述膠框內并通過所述第二通孔套設于所述定位柱上,所述背光源裝于所述膠框內且位于框體與導光板之間。
所述背光模組,其還包括上增光膜、下增光膜以及擴散膜,所述上增光膜、下增光膜以及擴散膜上均設置有與定位柱相配合的第三通孔,所述擴散膜、下增光膜以及上增光膜依次疊放至所述導光板上,并通過第三通孔套設于所述定位柱上。
所述背光模組,其還包括反射膜,所述反射膜上設置有與定位柱相配合的第四通孔,所述反射膜位于所述底板與所述導光板之間,并通過所述第四通孔套設于所述定位環上。
一種顯示裝置,其至少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組,以及前置攝像頭,所述前置攝像頭裝配于所述定位環內。
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膠框、背光模組以及顯示裝置,所述膠框包括有其包括由框體以及連接于框體底面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設置有第一通孔以及定位環,所述定位環圍繞所述第一通孔布置并向朝向框體前面延伸,所述定位環與所述第一通孔形成用于容納前置攝像頭的容納空間。這樣通過定位環裝置前置攝像頭,避免了在框體上預留用于房子前置攝像頭的凹槽,節省了前置攝像頭占用的空間,減小了非有效視區面積,從而提升了屏占比。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南極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南極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44905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智能反射鏡裝置
- 下一篇:一種新型偏光片貼附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