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于物聯網的神經衰弱跟蹤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438384.5 | 申請日: | 2018-09-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277127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10 |
| 發明(設計)人: | 林永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市行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00 | 分類號: | A61B5/00;G16H80/00;G16H50/70;G16H1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輝 |
| 地址: | 510530 廣東省廣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學城***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聯網 神經衰弱 跟蹤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物聯網的神經衰弱跟蹤系統,包括云平臺、醫院終端和用于感應患者睡眠質量的智能手環,所述智能手環包括外殼和電路板,所述電路板上設有處理器、電源模塊、無線通訊模塊和用于感應患者運動狀態的傳感器,所述電源模塊分別與處理器、無線通訊模塊和傳感器連接,所述處理器通過無線通訊模塊與云平臺連接,所述處理器與傳感器連接,所述云平臺與醫院終端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智能手環感應患者的睡眠質量參數,并將睡眠質量參數發送至云平臺,醫生通過醫院終端登錄云平臺,跟蹤了解患者的睡眠情況,更好地為患者提供治療服務,可廣泛應用于物聯網技術領域。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物聯網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物聯網的神經衰弱跟蹤系統。
背景技術
神經衰弱是以精神和軀體功能衰弱癥狀為主,精神易興奮,腦力易疲勞,常伴情緒緊張、煩惱以及緊張性頭痛和睡眠障礙等心理生理癥狀為特征的一類神經癥性障礙。這些癥狀不是繼發于軀體疾病和腦器質性病變,也不是其他任何精神障礙的一部分。但患者病前可存在持久的情緒緊張和精神壓力。由于神經衰弱的癥狀缺乏特異性,幾乎都可見于其他神經癥,如焦慮癥、抑郁性神經癥、疑病癥、軀體化障礙等,使本病的診斷更加困難。
伴隨著現在都市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年輕人因為壓力過大和睡眠不足直接導致神經衰弱。神經衰弱發作時直接作用于頭部,給頭部帶來劇痛感,頭上的脈搏加快,心跳加速,如果患者無法平緩自己的心情,則疼痛會持續不止,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由于神經衰弱并不是一種常規的疾病,患者在患病時期,得到安穩的休息,則可自愈。但因為神經衰弱患者精神易興奮,而且有輕度的焦慮狀態,所以睡眠質量無法得到保障。醫生如何了解病人的睡眠質量,從而跟蹤病人的神經衰弱的病情非常重要,但現在還沒有一種設備能讓醫生跟蹤了解患者的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基于物聯網的神經衰弱跟蹤系統。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基于物聯網的神經衰弱跟蹤系統,包括云平臺、醫院終端和用于感應患者睡眠質量的智能手環,所述智能手環包括外殼和電路板,所述電路板上設有處理器、電源模塊、無線通訊模塊和用于感應患者運動狀態的傳感器,所述電源模塊分別與處理器、無線通訊模塊和傳感器連接,所述處理器通過無線通訊模塊與云平臺連接,所述處理器與傳感器連接,所述云平臺與醫院終端連接。
進一步,所述電路板上還設有顯示屏,所述顯示屏分別與處理器和電源模塊連接。
進一步,所述電路板上還設有信號放大模塊,所述傳感器通過信號放大模塊與處理器連接,所述信號放大模塊與電源模塊連接。
進一步,所述信號放大模塊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一NPN型雙極性晶體管、第二NPN型雙極性晶體管和穩壓二極管;
所述第一電阻的一端作為信號放大模塊的輸入端,第一電阻的另一端分別與第二電阻的一端和第一NPN型雙極性晶體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一NPN型雙極性晶體管的集電極通過第三電阻連接至電源模塊,所述第一NPN型雙極性晶體管的發射極接地,所述第二電阻的另一端與電源模塊連接,所述第一NPN型雙極性晶體管的集電極與第二NPN型雙極性晶體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二NPN型雙極性晶體管的集電極通過第五電阻連接至電源模塊,所述第二NPN型雙極性晶體管的發射極分別與穩壓二極管的負極和第四電阻的一端連接,所述第四電阻的另一端與電源模塊連接,所述穩壓二極管的正極接地,所述第二NPN型雙極性晶體管的集電極作為信號放大模塊的輸出端。
進一步,所述電源模塊采用可充電的鋰電池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市行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市行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43838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