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木塑復合材料的無手殘疾人日用假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430033.X | 申請日: | 2018-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0044191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11 |
| 發明(設計)人: | 趙昕哲;蔡紅珍;戚彬;盧文玉;任夏瑾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F2/54 | 分類號: | A61F2/54 |
| 代理公司: | 37268 濟南瑞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荊向勇 |
| 地址: | 255086 山東省淄***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卡柱 圓孔 固定片 卡塊 本實用新型 塑復合材料 側面設置 垂直固定 過盈配合 軸線平行 裝置價格 裝置結構 伸縮桿 底面 假手 種木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木塑復合材料的無手殘疾人日用假手,包括:本體和卡塊,所述本體底面設置有若干軸線平行的圓孔,所述本體側面設置有伸縮桿,所述卡塊包括卡柱和固定片,所述用于插入圓孔中的卡柱垂直固定在固定片上,所述卡柱和圓孔之間采用過盈配合。本裝置結構簡單,使用和操作方便,可由殘疾人獨自操作。且本裝置價格低廉,質量輕,實用性強。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木塑復合材料的無手殘疾人日用假手,屬于機械制造和殘疾人用品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各類自然災害以及事故造成截肢者的數量不斷攀升,而就目前面臨的各種生活壓力,很多截肢者都希望選擇佩戴假肢,來完成相應的一些動作,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2005年的國外文獻中有報道,在網絡調查問卷中對穿戴假手的人群進行了調研,日常生活的力量抓握占35%、精捏占30%,側捏占20%,其他動作如食指伸、鉤狀抓握等也應用較多,所以人工假手的研究方向都逐步向商業化發展,并且期望能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動作的同時,具有質量輕、成本低、實用性強的特點。
現有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商業化假手大都是在每個手指的基關節處都安裝有一個微型電機,手指的靈活度高,可單獨做人手能完成的大多數動作,但多個電機無疑增加了假手的重量以及假手的成本,對于其高額的售價,縱多的截肢者也只能望成莫及。且有時人們只需要就有拿取東西的簡單的功能即可,不需要復雜的功能,現有的產品大多都過于復雜。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問題,提供一種木塑復合材料的無手殘疾人日用假手,以解決現在的假手制造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木塑復合材料的無手殘疾人日用假手,包括:本體和卡塊,所述本體底面設置有若干軸線平行的圓孔,所述本體側面設置有伸縮桿,所述卡塊包括卡柱和固定片,所述用于插入圓孔中的卡柱垂直固定在固定片上,所述卡柱和圓孔之間采用過盈配合。
優選的,所述圓孔共有七個,其中六個構成一個正六邊形,另一個位于正六邊形的中心,所述固定片上設置有三個卡柱,所述三個卡柱與位于同一直線上的三個圓孔相對應,卡柱插入到圓孔中后,卡塊和本體變成一個整體,用于移動和使用卡塊上固定的物體,卡柱固定在本體上時三個卡柱都位于圓孔內,時開快個本體的連接更加牢固。
優選的,所述固定片上設置有魔術扎帶,固定片的數量很多,可以事先固定在要使用的不同物體上,使用魔術扎帶扎緊,使用時只需要連接卡塊和本體即可,使用方便。
優選的,所述伸縮桿一端連接于本體上,另一端設置有橡膠套,帶橡膠套的一端綁到殘疾人的殘疾的胳膊上更加舒適。
優選的,所述本體為一個六棱柱,圓孔分布在此六棱柱的底面上,結構簡單。
優選的,所述伸縮桿相對轉動的連接于本體上,本體可以相對于伸縮桿轉動,使用更加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結構簡單,使用和操作方便,可由殘疾人獨自操作。且本裝置價格低廉,質量輕,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無手殘疾人日用假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無手殘疾人日用假手的主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無手殘疾人日用假手的卡塊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在圖1-圖3中,本體1;圓孔2;伸縮桿3;橡膠套4;卡柱5;固定片6。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理工大學,未經山東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43003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腰椎椎體間記憶合金支架
- 下一篇:一種透氣型小腿假肢接受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