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蛇用取毒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426468.7 | 申請日: | 2018-08-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1059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6 |
| 發明(設計)人: | 廖國群;譚先文;阮俊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煜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29/00 | 分類號: | A01K29/00 |
| 代理公司: | 長沙智嶸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3211 | 代理人: | 劉宏 |
| 地址: | 417100 湖南省婁***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儲存容器 蛇毒 取毒器 取毒裝置 限位機構 蓋體 限位 儲存 本實用新型 頂部開口 發生移動 密封箱體 容納空間 外界空氣 箱體頂部 蓋體蓋 晃動 伸入 微生物 密封 擠壓 承接 開口 流出 細菌 貫穿 移動 污染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蛇用取毒裝置,包括頂部開口并用于形成容納空間的箱體、用于密封箱體的蓋體、貫穿蓋體且伸入箱體內并用于取毒的取毒器以及設置于箱體內用于承接和儲存取毒器流下的蛇毒的儲存容器,箱體上設有用于對儲存容器進行限位以防止儲存容器移動進而導致蛇毒灑出的限位機構。蓋體蓋住箱體頂部的開口對箱體進行密封,防止外界空氣中的細菌和微生物進入箱體內進而污染蛇毒。取毒時,讓蛇咬住取毒器,通過擠壓毒腺使蛇毒流出至取毒器內,然后蛇毒從取毒器流入至儲存容器內進行儲存。限位機構對儲存容器進行限位,防止儲存容器發生移動,避免因儲存容器晃動或傾斜導致蛇毒灑出。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取毒技術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蛇用取毒裝置。
背景技術
蛇毒是毒蛇從毒腺中分泌出來的一種液體,主要成份是毒性蛋白質,約占干重的90%至95%。酶類和毒素約含二十多種。此外,還含有一些小分子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類、核苷、生物胺類及金屬離子等。蛇毒成分十分復雜,不同蛇毒的毒性、藥理及毒理作用各具特點,蛇毒在中醫藥學上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
現有的取毒裝置多為實驗室常用的燒杯、試管等。取毒時,操作不太方便,也容易引起蛇的反抗,一旦蛇的反抗波及到燒杯、試管,會使得燒杯、試管晃動或歪倒,導致蛇毒灑出造成損失。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蛇用取毒裝置,以解決現有的取毒裝置容易晃動或歪倒導致蛇毒灑出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蛇用取毒裝置,包括頂部開口并用于形成容納空間的箱體、用于密封箱體的蓋體、貫穿蓋體且伸入箱體內并用于取毒的取毒器以及設置于箱體內用于承接和儲存取毒器流下的蛇毒的儲存容器,箱體上設有用于對儲存容器進行限位以防止儲存容器移動進而導致蛇毒灑出的限位機構。
進一步地,限位機構采用用于對儲存容器進行夾持限位的夾持組件;夾持組件包括設置于箱體上的連接桿以及設置于連接桿上用于夾住儲存容器以對儲存容器進行夾持限位的限位夾。
進一步地,限位機構采用用于對儲存容器進行頂抵限位的頂抵組件;頂抵組件為設置于箱體底面上的限位環、限位板、限位塊中的一種。
進一步地,取毒器上設有用于供蛇牙穿過并防止蛇牙受傷的柔性膜。
進一步地,柔性膜采用卡箍或橡皮筋固定在取毒器上。
進一步地,箱體內填充有用于給蛇毒提供低溫儲存環境以避免蛇毒失去活性的制冷劑。
進一步地,制冷劑采用冰塊、冰水、冰袋中的一種。
進一步地,儲存容器懸空以使制冷劑包裹儲存容器。
進一步地,蓋體與箱體采用插接扣合密封。
進一步地,蓋體上設有用于對取毒器進行限位的凸臺。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蛇用取毒裝置,包括箱體、蓋體、取毒器、儲存容器以及限位機構。箱體頂部開口并形成容納空間,便于儲存容器放入箱體內和從箱體內取出。蓋體蓋住箱體頂部的開口對箱體進行密封,防止外界空氣中的細菌和微生物進入箱體內進而污染蛇毒。取毒時,讓蛇咬住取毒器,通過擠壓毒腺使蛇毒流出至取毒器內,然后蛇毒從取毒器流入至儲存容器內進行儲存。限位機構對儲存容器進行限位,防止儲存容器發生移動,避免因儲存容器晃動或傾斜導致蛇毒灑出。本實用新型的蛇用取毒裝置可以方便地取毒和儲存蛇毒;蛇毒不易灑出,容錯性好,取毒效率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煜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湖南煜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42646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