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頭枕管自動檢測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345384.0 | 申請日: | 2018-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3630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10 |
| 發明(設計)人: | 黃福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萬佳電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7C5/34 | 分類號: | B07C5/34;B07C5/342;B07C5/36 |
| 代理公司: | 蘇州翔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成園玲 |
| 地址: | 215168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送帶 頭枕管 自動檢測設備 檢測 導軌 本實用新型 不良產品 產品檢測 產品篩選 產品顏色 合格產品 檢測工序 檢測設備 快速檢測 流水線式 顏色檢測 依次設置 裝置尾部 成型頭 放置頭 彈簧 漏裝 貼片 取出 自動化 | ||
一種頭枕管自動檢測設備,包括傳送帶,所述傳送帶上人工放置頭枕管產品,根據所述頭枕管產品檢測步驟的先后順序,在所述導軌處依次設置有顏色檢測結構、零件檢測機構以及產品篩選機構,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檢測設備可以對頭枕管產品依次進行的檢測工序為:檢測產品顏色是合格→檢測產品是否漏裝貼片和彈簧→將不良產品取出→合格產品經導軌傳送到裝置尾部;通過傳送帶和自動化檢測機構配合使用,能夠實現流水線式快速檢測工作,提高成型頭枕管產品的檢測效率,同時提高檢測的精確度,實用性極高。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頭枕管產品檢測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頭枕管自動檢測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汽車需求量的逐年增加,汽車制造業蓬勃發展,而相對應的汽車配件設計制造也發展迅速,汽車頭枕是汽車上必不可少的配件之一,汽車頭枕的作用是提高汽車乘坐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在汽車頭枕的底部設置有頭枕管,而汽車頭枕插入頭枕管內部與之配合固定使用,汽車頭枕管作為汽車頭枕的支撐零件,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生產制造汽車頭枕管的過程中,需要對頭枕管產品進行一系列的檢測,保證產品的質量,這些檢測包括顏色是否合格,頭枕管內零件是否安裝齊全,其中任意的一項不符合標準,則所生產的成品則視為不合格;針對于這一系列的檢測工序,如果采用人工檢測的方法可能會導致檢測結果存在偏差,同時人工檢測的效率十分低,不符合頭枕管批量快速生產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頭枕管自動檢測設備,通過設置傳送帶和自動化檢測機構相互配合使用,在提高檢測效率的同時保證檢測結果的精確度。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頭枕管自動檢測設備。
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頭枕管自動檢測設備,所述檢測設備包括傳送帶,所述傳送帶上人工放置有頭枕管產品,根據所述傳送帶的傳送方向,所述傳送帶處依次設置有顏色檢測結構、零件檢測機構以及產品篩選機構,所述顏色檢測結構、零件檢測機構以及產品篩選機構與所述傳送帶相互配合使用。
優選的,所述顏色檢測機構包括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所述第一氣缸底部連接有壓桿,所述壓桿通過所述第一氣缸可移動地設置在所述傳送帶上側;所述第二氣缸底部連接有第一擋塊,所述第一擋塊通過所述第二氣缸可移動地設置在所述傳送帶上側;所述壓桿和所述第一擋塊的中間設置有色溫檢測器,所述色溫檢測器固定在所述傳送帶的一側。
優選的,所述零件檢測機構包括第三氣缸,所述第三氣缸底部連接有頂柱,所述頂柱通過所述第三氣缸可移動地設置在所述傳送帶上側,所述頂柱內部設置有激光感應器;所述檢測機構還設置有第四氣缸和第五氣缸,所述第四氣缸連接鎖扣裝置,所述第五氣缸連接第二擋塊。
優選的,所述產品篩選機構包括機械手和第六氣缸,所述第六氣缸連接第三擋塊,所述第三擋塊通過所述第六氣缸可移動地設置所述傳送帶上側,所述機械手連接橫向導軌。
針對上述方案的結構特征,相對應的解釋如下:
本方案設計的檢測設備設置傳送帶,同時配套設置有顏色檢測結構、零件檢測機構以及產品篩選機構,在使用時,將頭枕管產品放置在傳送帶上,傳送帶將產品依次傳送到檢測機構處進行檢測,檢測不合格的產品會在傳送帶尾部通過機械手取出,而檢測合格的產品會通過傳送帶傳送至設備尾部而掉落存放;檢測工序為:檢測產品顏色是合格→檢測產品是否漏裝貼片和彈簧→將不良產品取出→合格產品經導軌傳送到裝置尾部;這種流水線式的快速檢測工作,可以提高成型頭枕管產品的檢測效率,同時保證檢測的精確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萬佳電器有限公司,未經蘇州萬佳電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34538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