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管道復式曝氣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340553.1 | 申請日: | 2018-08-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857014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14 |
| 發明(設計)人: | 顧海濤;徐英士;韓夢霞;董志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2F7/00 | 分類號: | C02F7/00;C02F3/32;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 地址: | 200092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隔管 內管 外管 本實用新型 曝氣裝置 曝氣頭 輸水管 曝氣 溶氧 水中 池塘 光合作用 揮發性有機物質 高效增氧 環形空間 密封連接 內管側壁 水平設置 物質保證 次管道 底層水 進水口 空氣泵 起始端 外溢管 揮發 下端 藻類 沉積 連通 溢出 氧氣 蒸發 水域 水質 釋放 水面 吸收 | ||
1.一種管道復式曝氣裝置,其特征在于:
輸水管(14)水平設置在池塘底部,起始端具有吸水口(15);輸水管(14)末端與內管(8)的下端連通,內管(8)外側設有隔管(9),隔管(9)底部高于內管(8)底部;
隔管(9)外側設有外管(10),外管(10)底部與內管(8)側壁密封連接;
內管(8)內的下部、及外管與隔管之間的環形空間的下部,均設有曝氣頭(12),曝氣頭(12)通過與空氣泵(1)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復式曝氣裝置,其特征在于:空氣泵(1)通過軟管(11)與曝氣頭(12)連接,空氣泵(1)自帶太陽能發電裝置,通過太陽能發電裝置供電。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復式曝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內管(8)、隔管(9)、外管(10)上端平齊或接近平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復式曝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浮筒(5)設于外管(10)的外部;貼近內管內壁部位套設內溢管(7),貼近外管外壁的部位外套設外溢管(6);通過支架(2)將浮筒(5)、內溢管(7)、外溢管(6)連為一體,浮筒(5)的浮力設計為使內溢管(7)、外溢管(6)頂部距離水面具有設定的間距。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復式曝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內溢管(7)、外溢管(6)上端平齊,且內溢管(7)上端不低于內管,外溢管(6)上端不低于外管。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復式曝氣裝置,其特征在于:內管(8)的內徑為d,外管(10)下口座在的底板(13)上,隔管(9)下口距底板(13)距離H2=d/2。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復式曝氣裝置,其特征在于:輸水管(14)連接多個管道復式曝氣裝置的內管(8);輸水管(14)同時設有多個吸水口(15),多個吸水口(15)均勻分布在池塘底層。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復式曝氣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架(2)擱置在隔管(9)的上口,支架(2)中部具有拉桿(3),拉桿(3)軸柄固定在支架(2)軸套中,拉桿(3)的下端連內溢管(7);浮筒(5)連外溢管(6)外側;浮筒(5)的浮力設計滿足內溢管(7)、外溢管(6)上口與水面距離H=d/2;在浮筒浮力作用下,出水口距水面距離H保持不變;內溢管(7)、外溢管(6)上口隨池塘水漲跌高度H1變化而變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34055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均勻高效的曝氣裝置
- 下一篇:一種污水調節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