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適用于排土場生態修復的拱形格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296551.7 | 申請日: | 2018-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84458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10 |
| 發明(設計)人: | 曹明杰;郝喆;周素航;陳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遼寧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17/20 | 分類號: | E02D17/20 |
| 代理公司: | 沈陽杰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鄭賢明 |
| 地址: | 110000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格構梁 格構 拱形 生態修復 排土場 豎向 混凝土 客土 本實用新型 橫向格 填充 邊坡穩定性 格構結構 植被生長 邊坡 方格 錨桿 栽植 樹木 植被 綠化 拓展 應用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排土場生態修復的拱形格構,底部的橫向格構梁,兩側的豎向格構梁和頂部的半圓形格構梁連接組成一個整體的拱形混凝土格構單元,所述的豎向格構梁和半圓形格構梁的交叉點設有錨桿,拱形混凝土格構內部為客土填充結構,客土填充結構中栽植有樹木;所述的拱形混凝土格構單元向四周拓展排列,左右每兩個半圓形格構梁之間共用一個豎向格構梁,上方格構單元的橫向格構梁坐落于下方格構單元的半圓形格構梁上,形成整體的格構結構。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應用在排土場生態修復的拱形格構,提高了排土場邊坡的穩定性,且提供了良好的植被生長條件,在保證綠化效果和良好的生態修復效果的同時,植被進一步增加邊坡穩定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態防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排土場邊坡生態防護結構。
背景技術
排土場也稱廢石場,主要是對礦山采礦排棄物進行集中排放的場所,這些排棄物包括了風化巖石、腐殖表土以及混合巖石等,也包括了可能回收的貧礦及表外礦等。而作為一種人工松散堆墊體,排土場的穩定性較差,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一旦失穩,不僅會影響礦山的正常生產,還可能會使得采礦企業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在排土場邊坡設置格構護坡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大量的排土場進行生態恢復,而傳統的護坡格構結構強度低,施工工期長,且內部植被生長困難,施工后整體的效果不是十分美觀。
發明內容
針對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適用于排土場生態修復的拱形格構,底部的橫向格構梁,兩側的豎向格構梁和頂部的半圓形格構梁連接組成一個整體的拱形混凝土格構,所述的豎向格構梁和半圓形格構梁的交叉點設有錨桿,拱形混凝土格構內部為客土填充結構;所述的拱形混凝土格構單元向四周拓展排列,左右每兩個半圓形格構梁之間共用一個豎向格構梁,上方格構單元的橫向格構梁坐落于下方格構單元的半圓形格構梁上,形成整體的格構結構。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結構,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結構強度低,施工工期長,且內部植被生長困難的技術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適用于排土場生態修復的拱形格構,其特征在于:底部的橫向格構梁,兩側的豎向格構梁和頂部的半圓形格構梁連接組成一個整體的拱形混凝土格構,所述的豎向格構梁和半圓形格構梁的交叉點設有錨桿,拱形混凝土格構內部為客土填充結構;所述的拱形混凝土格構單元向四周拓展排列,左右每兩個半圓形格構梁之間共用一個豎向格構梁,上面格構單元的橫向格構梁坐落于下面格構單元的半圓形格構梁上,形成整體的格構結構。
所述的橫向格構梁應沿排土場邊坡走向水平布置。
所述的客土填充結構為由黃黏土、沙土和有機肥料組成的厚度為300mm的填充結構。
所述的客土填充結構中栽植有樹木。
所述的錨桿自由端露出格構梁上表面,并通過錨具墊塊緊固。
所述的半圓形格構梁梁自身高300mm,寬250mm,并形成半徑為1500mm的半圓形;豎向格構梁高300mm,寬500mm;橫向格構梁高300mm,寬400mm。
所述的橫向格構梁,豎向格構梁和半圓形格構梁均為中間帶有架立筋和箍筋的混凝土澆筑結構。
所述的拱形混凝土格構寬度為2700mm,長度為3000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采用拱形格構,在保證能起到格構的護坡作用的同時,大大提高施工后的整體的美觀性。設置錨桿,提高了邊坡抗滑能力。且在拱形格構內客土,給植被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保證植被正常生長,起到排土場生態修復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平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錨固剖視圖。
圖3是圖1的A-A剖面圖。
圖4是圖1的B-B剖面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遼寧大學,未經遼寧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29655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