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機與電機控制器一體式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296342.2 | 申請日: | 2018-08-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7074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鑫;王揚滿;全頌華;張振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11/30 | 分類號: | H02K11/30;H02K5/22;H02K5/20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賀翔 |
| 地址: | 2112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機控制器 驅動電機 接線盒 殼體 接插件 電機 一體式結構 低壓線束 電機旋轉 前端蓋 法蘭 變壓器 殼體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 純電動汽車 分體式安裝 接插件連接 空間利用率 故障節點 接線柱 螺紋筋 舒適度 一體機 整車 緊湊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機與電機控制器一體式結構,包括接線盒、電機控制器、驅動電機、前端蓋、法蘭、電機控制器低壓線束接插件和電機旋轉變壓器接插件,所述電機控制器的殼體與驅動電機的殼體固定連接,接線盒固定于電機控制器的殼體上,在接線盒上設有正、負兩個接線柱;電機控制器低壓線束接插件和電機旋轉變壓器接插件連接在接線盒上,前端蓋和法蘭均固定于驅動電機的殼體上;所述驅動電機的殼體上設有螺紋筋。與現有電機和電機控制器分體式安裝相比,具有節省成本,降低故障節點的優點,另外,由于電機和電機控制器一體機緊湊的結構設計,使純電動汽車空間利用率大大增加,提升了整車舒適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與電機控制器一體式結構。
背景技術:
在純電動汽車電驅系統中,驅動電機需要使用電機控制器進行控制,目前,驅動電機和電機控制器的安裝方式大都是分體式的,在這種情況下,驅動電機和電機控制器之間需要通過三相線相連,且需要設置電氣保護裝置,不僅增加成本,而且增加故障節點,另外,分體式的安裝方式也會占用較大空間,導致整個設備體積較大,使純電動汽車可利用空間變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電機與電機控制器一體式結構。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有:一種電機與電機控制器一體式結構,包括接線盒、電機控制器、驅動電機、前端蓋、法蘭、電機控制器低壓線束接插件和電機旋轉變壓器接插件,所述電機控制器的殼體與驅動電機的殼體固定連接,接線盒固定于電機控制器的殼體上,在接線盒上設有正、負兩個接線柱;電機控制器低壓線束接插件和電機旋轉變壓器接插件連接在接線盒上,前端蓋和法蘭均固定于驅動電機的殼體上;
所述驅動電機的殼體上設有螺紋筋。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電機為永磁同步電機。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電機的殼體上設有冷卻流道,在冷卻流道上設有進、出水口。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與現有電機和電機控制器分體式安裝相比,具有節省成本,降低故障節點的優點,另外,由于電機和電機控制器一體機緊湊的結構設計,使純電動汽車空間利用率大大增加,提升了整車舒適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左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右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1-接線盒,2-電機控制器,3-進、出水口,4-驅動電機,5-前端蓋,6-法蘭,7-電機控制器低壓線束接插件,8-電機旋轉變壓器接插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電機與電機控制器一體式結構,包括接線盒1、電機控制器2、驅動電機4、前端蓋5、法蘭6、電機控制器低壓線束接插件7和電機旋轉變壓器接插件8,電機控制器2位于驅動電機4后端蓋處,電機控制器2的殼體與驅動電機4的殼體通過機械連接成一體,電機控制器2的殼體上有一個接線盒1,接線盒上有正負兩個接線柱,驅動電機4和電機控制器2通過接線盒與直流母線電壓相連接。在接線盒1側方有電機旋轉變壓器接插件8和電機控制器低壓線束接插件7。電機控制器2的后端蓋上貼電機控制器銘牌和打電機控制器鋼印號,前端蓋5和法蘭6均固定于驅動電機4的殼體上。
驅動電機4的殼體上設有螺紋筋。驅動電機殼體設計為螺紋狀結構,可以增加驅動電機剛度。
驅動電機4為永磁同步電機,永磁同步電機兩側有安裝孔,可通過安裝支架與車架剛性連接,保證純電動汽車在行駛時,電機和電機控制器一體機不會晃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未經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29634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