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石墨烯取暖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288308.0 | 申請日: | 2018-08-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832579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7 |
| 發明(設計)人: | 蔣旭;田瑞雪;李健昱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先豐納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D13/02 | 分類號: | F24D13/02;F24D19/00;F24D19/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孫昱 |
| 地址: | 211805 江蘇省南京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取暖器 殼體壁 本實用新型 取暖器殼體 熱反射板 新型石墨 防護網 石墨烯 熱電轉化效率 遠紅外理療 殼體結構 殼體內部 內部中空 低能耗 隔熱層 加熱管 散熱層 中間層 正對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石墨烯取暖器,包括取暖器殼體以及設置在取暖器殼體內部的加熱管,其中取暖器殼體包括殼體壁和防護網,殼體壁包括設置在外層的石墨烯散熱層,設置在中間層的隔熱層和設置在內層的熱反射板,防護網正對熱反射板設置并與殼體壁連接形成內部中空的殼體結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石墨烯取暖器具有低能耗、熱電轉化效率高、遠紅外理療、升溫速率快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加熱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石墨烯取暖器。
背景技術
智能感控、舒適安全、節能美觀成為當今時代科技產品的主要指標,我國北方冬天氣溫在零下30℃。煤改電的發展趨勢適應了未來綠色節能的環保理念。石墨烯電熱膜、石墨烯墻暖、石墨烯地毯等產品應運而生。傳統的取暖器產品的加熱材料主要為電阻絲、石墨棒材料,在家用電壓220V下功率為800-1000W,傳統取暖器主要是功耗大、壽命短的缺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為了克服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新型石墨烯取暖器,通過取暖器結構的特定設計提升熱能利用效率,提高發熱源發熱效能同時改變傳統的熱能傳導方式,更加有益于人體健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石墨烯取暖器,包括取暖器殼體以及設置在取暖器殼體內部的加熱管,其中取暖器殼體包括殼體壁和防護網,殼體壁包括設置在外層的石墨烯散熱層,設置在中間層的隔熱層和設置在內層的熱反射板,防護網正對熱反射板設置并與殼體壁連接形成內部中空的殼體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的石墨烯取暖器,所述加熱管為以碳材料為發熱源的加熱管。
進一步地,所述的石墨烯取暖器,取暖器殼體上還設置溫度控制器,溫度控制器與加熱管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的石墨烯取暖器,取暖器殼體下方設置支架。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石墨烯取暖器,所述加熱管包括管殼和封裝在管殼中的加熱膜,管殼中填充氮氣或惰性氣體。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石墨烯取暖器,所述支架為轉軸式支架。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石墨烯取暖器,管殼的材料為石英、陶瓷、氧化鋁材料中的任意一種。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石墨烯取暖器,加熱膜為石墨烯膜、石墨烯-碳納米管膜、石墨烯-碳纖維膜、石墨烯-碳納米管-碳纖維膜中的任意一種。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石墨烯取暖器,轉軸式支架下方設置有底座。
更進一步地,所述的石墨烯取暖器,取暖器殼體上還設置有數字顯示器和溫控旋鈕,所述數字顯示器和溫控旋鈕均與溫度控制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石墨烯取暖器,殼體壁采用三層材料形成的結構,外層石墨烯散熱層能夠發揮良好的散熱作用,保證取暖器殼體外表面處于較低的溫度,中間層隔熱層能夠很好的保證加熱管發出的熱量被最大程度通過熱反射板反射出去,防止了熱量的無效流失,內層熱反射板能夠很好的將加熱管產生的熱量進行反射,并且使得熱能從特定方向(防護網方向)發射出去,提高了熱能利用效率。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石墨烯取暖器,通過溫度控制器、數字顯示器和溫控旋鈕的設置,實現了取暖器的智能化控制,能夠根據實際需要設定取暖程序,極大提升了應用的便捷性。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石墨烯取暖器,加熱管采用管殼內封裝加熱膜的形式,極大提升了發熱效率,具有低能耗、熱電轉化效率高、遠紅外理療、升溫速率快等優點。
本實用新型材料以石墨烯為主的碳材料制備發熱膜,比原有取暖器功率降低一倍以上,以熱輻射的能量傳播方式取代原有的熱傳導傳遞形式,遠紅外光波與人體內的血液內細胞分子共振達到理療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中所述的石墨烯取暖器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先豐納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先豐納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28830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