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拱形布置的雙排樁基坑圍護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200404.5 | 申請日: | 2018-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907225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8 |
| 發明(設計)人: | 廖志堅;陳尚榮;王榮彪;張云達;梁發云;何健;丁俊文;李建華;繆愛偉;呂琦;趙鳴一;張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地礦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上海市地礦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同濟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17/04 | 分類號: | 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葉鳳 |
| 地址: | 20007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排 基坑圍護結構 基坑 內支撐 拱形布置 攪拌樁 本實用新型 大跨度 壓頂梁 連梁 排樁 基坑圍護體系 拱形結構 基坑邊緣 內部支撐 軟土地區 施工工期 圍護結構 能力強 受壓 平行 | ||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拱形布置的雙排樁基坑圍護結構,涉及一種攪拌樁結合雙排樁的、適用于軟土地區的基坑圍護結構體系。該基坑圍護體系包括雙排樁圍護結構、攪拌樁、壓頂梁、連梁(對于大跨度基坑,還可設有基坑內支撐)。壓頂梁沿平行基坑邊緣方向布置在雙排樁的內外排樁上,連梁用于連接內外排樁。本實用新型的特色在于攪拌樁和雙排樁均采用拱形布置,拱底與坑內支撐相連接,充分發揮拱形結構受壓能力強的特點,提升基坑圍護結構的剛度和安全性,實現基坑無內支撐或大跨度無內支撐,減少基坑內部支撐數量,降低造價,縮短施工工期。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巖土工程基坑圍護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雙排樁基坑支護結構。
背景技術
在軟土地區基坑工程中,如何保證基坑的穩定性、控制基坑支護的變形、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已經越來越引起設計、施工和巖土工程科研人員的重視。雙排樁圍護結構是一種較為新穎的圍護結構形式,由于其前后排樁合理的受力分擔,具有較強的變形抵抗能力,目前已在軟土地區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與應用。對于較小尺寸的基坑,傳統雙排樁維護體系的成本較重力壩高。對于大尺寸基坑,傳統雙排樁圍護體系的抗變形能力相較于排樁結合水平支撐體系弱。目前也有部分工程采用雙排樁結合水平支撐體系的施工方式。此種方式不僅成本高,基坑內的出土空間也被水平支撐所擠占,嚴重影響施工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拱形形式的雙排樁基坑支護結構,其能夠在同等成本下提高傳統雙排樁支護形式的抗變形能力并提高基坑出土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基坑支護結構包括兩部分:格構式重力墻7和雙排樁。格構式重力墻7由多個攪拌樁3加固體組成,該多個攪拌樁3采用拱形格柵布置形成拱形的格構式重力墻7整體。攪拌樁加固體由雙軸或三軸攪拌樁機對原狀土體進行加固形成,作為雙排樁與軟土之間的傳力媒介。雙排樁在形成的格構式重力墻7中鉆孔并成樁。其中,雙排樁分為靠近基坑內部的前排樁1和遠離基坑內部的后排樁2,前后排樁的間距和樁距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調整。前排樁間通過壓頂梁4聯接,后排樁間通過另一道壓頂梁4聯接,前后排樁間通過連梁5聯接,整個雙排樁形成一個相互聯接的整體。前排樁1、后排樁2及其上的壓頂梁4分別形成拱形結構。
當基坑規模較大時,可在拱形結構兩端設置內支撐6,如鋼筋混凝土支撐或鋼支撐,將拱形結構的軸力分散傳導至周邊土體。
具體地,所述的格構式重力墻7采用拱形平行布置;所述前排樁1和后排樁2采用拱形平行布置,且拱圈的外形與格構式重力墻7外形相吻合,使具有整體一致性,增強整體結構的穩定。
具體地,所述的格構式重力墻7包括但不限于由二軸攪拌樁、三軸攪拌樁、五軸攪拌樁、六軸攪拌樁或旋噴樁構成。
具體地,所述雙排樁可采用鉆孔灌注樁、方樁、管樁或預應力樁等。
具體地,基坑內部支撐直接承受雙排樁拱形結構所傳遞的軸力。
具體地,本實用新型提到的地面亦可用于放坡后的地面。
具體地,拱形雙排樁的拱形范圍內不設置內支撐。
具體地,基坑內部可在緊貼前排樁的位置預留部分土體以保證開挖變形的要求。
具體地,拱形雙排樁與普通雙排樁或單排樁的聯接處,采用密集攪拌樁進行土體加固。
本新型實用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過對雙排樁進行拱形布置和兩端支撐,在同等成本條件下可有效提高雙排樁的抗彎剛度,在同等抗彎要求下可降低施工成本,更有效地控制圍護體變形。本實用新型由于利用了拱圈的自支撐作用,可有效減少基坑內部的支撐數量,為基坑出土以及建筑物的快速施工提供了方便。同時拱形結構可與少量內支撐結合,更有效地控制基坑變形,擴大本實用新型的應用范圍。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地礦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上海市地礦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同濟大學,未經上海地礦工程勘察有限公司;上海市地礦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同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20040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樁基水下灌注砼防止堵管裝置
- 下一篇:一種節能型承臺冬季保溫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