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利用高壓低溫省煤器輔助調頻調峰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197657.1 | 申請日: | 2018-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687703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2 |
| 發明(設計)人: | 常東鋒;雒青;高林;范慶偉;付亦葳;王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熱節能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2D1/00 | 分類號: | F22D1/00;F22B35/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權 |
| 地址: | 710032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壓低溫 省煤器 水管道 高溫加熱器 空氣預熱器 輸出 煙氣輸入管道 調峰系統 側出口 給水泵 蒸冷器 調頻 放熱 外置 吸熱 本實用新型 輸出電功率 吸熱側入口 出口 機組 電除塵器 給水流量 鍋爐系統 變負荷 側入口 給水 外接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利用高壓低溫省煤器輔助調頻調峰系統,包括給水泵、高壓低溫省煤器、高溫加熱器組、外置蒸冷器、輸出水管道、煙氣輸入管道及空氣預熱器;給水泵的出口分別與高壓低溫省煤器的吸熱側入口、高溫加熱器組的入口及輸出水管道相連通,高溫加熱器組的出口經外置蒸冷器與輸出水管道相連通,高壓低溫省煤器的吸熱側出口與輸出水管道相連通,煙氣輸入管道與高壓低溫省煤器的放熱側入口及空氣預熱器的入口相連通,高壓低溫省煤器的放熱側出口及空氣預熱器的出口與外接的電除塵器相連通,該系統能夠在維持鍋爐系統給水流量及給水溫度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機組的輸出電功率,且機組的變負荷速率快、維持時間長。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火力發電技術調峰領域,涉及一種利用高壓低溫省煤器輔助調頻調峰系統。
背景技術
近年來,我國風電、光伏、水電等新能源電力裝機容量持續快速增長,新能源在為我們提供大量清潔電力同時,也給電網的安全運行和電力供應保障帶來了巨大挑戰。2016年7月4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下達了《火電靈活性改造試點項目的通知》。通知要求,挖掘火電機組調峰潛力,提升我國火電運行靈活性,提高新能源消納能力。常規火電機組的調峰能力主要受到變負荷能力的限制,因此,快速變負荷能力成為目前靈活性改造的重點。
利用旁路給水調節是目前提升機組變負荷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利用短時間旁路給水流量的方式可以減少高壓加熱器的抽汽量,從而短時增加機組的輸出功率,實現提升機組變負荷速率的目的。但一方面受到煙氣脫硝工藝、水冷壁入口溫度等因素限制,導致可旁路的給水流量無法長時間維持,必須恢復旁路給水流量,否則影響鍋爐給水溫度,機組采取保護動作,從而影響機組正常運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了一種利用高壓低溫省煤器輔助調頻調峰系統,該系統能夠在維持鍋爐系統給水流量及給水溫度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機組的輸出電功率,且機組的變負荷速率快、維持時間長。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利用高壓低溫省煤器輔助調頻調峰系統包括給水泵、高壓低溫省煤器、高溫加熱器組、外置蒸冷器、輸出水管道、煙氣輸入管道及空氣預熱器;
給水泵的出口分別與高壓低溫省煤器的吸熱側入口、高溫加熱器組的入口及輸出水管道相連通,高溫加熱器組的出口經外置蒸冷器與輸出水管道相連通,高壓低溫省煤器的吸熱側出口與輸出水管道相連通,煙氣輸入管道與高壓低溫省煤器的放熱側入口及空氣預熱器的入口相連通,高壓低溫省煤器的放熱側出口及空氣預熱器的出口與外接的電除塵器相連通。
還包括第一旁路閥及第二旁路閥,其中,給水泵的出口與第二旁路閥的入口相連通,第二旁路閥的出口與高壓低溫省煤器的吸熱側入口及第一旁路閥的入口相連通,第二旁路閥的出口與高溫加熱器組的入口及輸出水管道相連通。
所述高溫加熱器組由依次相連通的#1高溫加熱器、#2高溫加熱器、#3高溫加熱器及#4高溫加熱器組成,其中,#1高溫加熱器的入口與給水泵的出口相連通,#4高溫加熱器的出口與外置蒸冷器的入口相連通。
高壓低溫省煤器的吸熱側出口通過旁路調節閥與輸出水管道相連通。
還包括控制閥,其中,煙氣輸入管道與控制閥的入口相連通,控制閥的出口與空氣預熱器的入口及高壓低溫省煤器的放熱側入口相連通。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熱節能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西熱節能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19765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