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移動潛熱-顯熱-潛熱梯級相變快速蓄熱儲能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187445.5 | 申請日: | 2018-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887433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1 |
| 發明(設計)人: | 閆素英;付加庭;王峰;馬瑞;高虹;田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內蒙古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8D20/02 | 分類號: | F28D20/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榆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66 | 代理人: | 朱亞琦;朱永飛 |
| 地址: | 010051 內蒙古***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潛熱 儲能結構 金屬網架 可移動 相變儲能材料 蓄熱儲能裝置 本實用新型 移動結構 儲能 顯熱 梯級 工業余熱回收 太陽能集熱 儲能材料 儲能裝置 儲熱裝置 傳熱熱管 導熱性能 多級熱管 固液相變 節能環保 力學性能 網狀結構 相變潛熱 熱性能 體積小 無動力 放熱 谷電 汽液 加熱 儲存 | ||
1.一種可移動潛熱-顯熱-潛熱梯級相變快速蓄熱儲能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儲能結構和移動結構,移動結構固定連接于儲能結構下方,所述儲能結構內部空間有相變儲能材料(1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動潛熱-顯熱-潛熱梯級相變快速蓄熱儲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能結構包括膠囊框架組、傳熱熱管組、監測控制組和電加熱組;所述傳熱熱管組安裝在膠囊框架組內,所述監測控制組布置在膠囊框架組上,所述電加熱組的電加熱裝置(13)安裝在所述傳熱熱管組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動潛熱-顯熱-潛熱梯級相變快速蓄熱儲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膠囊框架組包括圓形封頭(22)、金屬外殼(16)、保溫層(15)和金屬網架(1),所述保溫層(15)位于金屬外殼(16)和圓形封頭(22)的內側壁上,所述圓形封頭(22)位于金屬外殼(16)的前端,圓形封頭(22)與金屬外殼(16)通過法蘭盤(21)密封連接,多組所述金屬網架(1)豎直排列在金屬外殼(16)的內部,所述金屬網架(1)的上下兩端固定連接在金屬外殼(16)內壁上,所述金屬網架(1)為網狀結構,在所述金屬外殼(16)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設置有上料口(20)和下料口(11);所述金屬外殼(16)的材質為不銹鋼,厚度為5-8mm,所述金屬網架(1)是由金屬桿構成的網狀結構、所述網狀結構的網目為50-200mm,金屬桿的直徑為2-5mm,相鄰所述金屬網架(1)之間的間距為300-500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動潛熱-顯熱-潛熱梯級相變快速蓄熱儲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熱熱管組包括分別固定安裝在所述金屬網架(1)上的一級熱管(6)、二級熱管(5)和三級熱管(3);
所述一級熱管(6)包括一級熱管蒸發段(62)、一級熱管冷凝段(63)、一級熱管灌液尾管(65)和一級熱管凹槽(64);所述一級熱管蒸發段(62) 的第一端斜向下依次穿過所述保溫層(15)和金屬外殼(16),所述一級熱管蒸發段(62)與所述金屬外殼(16)焊接連接,所述一級熱管冷凝段(63)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一級熱管蒸發段(62)的第二端及一級熱管灌液尾管(65)流體導通,一級熱管蒸發段(62)和一級熱管冷凝段(63)之間的夾角為130-160°,所述一級熱管冷凝段(63)位于金屬外殼(16)內部的底部,所述一級熱管冷凝段(63)與水平面呈5-15°角斜向上傾斜,所述一級熱管凹槽(64)位于所述一級熱管冷凝段(63)的外側壁上,在所述一級熱管(6)內裝有一級熱管工質(61);
所述二級熱管(5)位于金屬外殼(16)內部的中部,所述二級熱管(5)與水平面呈15-45°角傾斜,所述二級熱管(5)為兩根以上,形成二級熱管陣列組;所述二級熱管(5)包括二級熱管蒸發段(52)、二級熱管灌液尾管(54)以及位于所述二級熱管蒸發段(52)和所述二級熱管灌液尾管(54)之間的二級熱管冷凝段(53);所述二級熱管蒸發段(52)的底端插入所述一級熱管凹槽(64)內,所述二級熱管蒸發段(52)、所述二級熱管冷凝段(53)和所述二級熱管灌液尾管(54)之間流體導通,在所述二級熱管(5)內裝有二級熱管工質(51);
所述三級熱管(3)包括三級熱管蒸發段(32)、三級熱管冷凝段(34)、三級熱管金屬細管管束(35)、三級熱管灌液尾管(36)和三級熱管凹槽(33),所述三級熱管蒸發段(32)位于金屬外殼(16)內部的上部,所述三級熱管凹槽(33)位于所述三級熱管蒸發段(32)的外側壁上,所述二級熱管冷凝段(53)的頂端插入所述三級熱管凹槽(33)的凹槽內,所述三級熱管蒸發段(32)與所述一級熱管冷凝段(63)平行,即所述三級熱管蒸發段(32)與水平面呈5-15°角斜向上傾斜;所述三級熱管冷凝段(34)的第一端依次穿過金屬外殼(16)和保溫層(15),并與位于所述金屬外殼(16)內的所述三級熱管蒸發段(32)流體導通連接;所述三級熱管冷凝段(34)與所述金屬外殼(16)之間焊接連接,所述三級熱管金屬細管管束(35)的一端與所述三級熱管冷凝段(34)的第二端流體導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三級熱管灌液尾管(36)流體導通連接;在所述三級熱管(3)內裝有三級熱管工質(3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內蒙古工業大學,未經內蒙古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187445.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