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藻類養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086056.3 | 申請日: | 2018-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639244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6 |
| 發明(設計)人: | 翁敏慈 | 申請(專利權)人: | 翁敏慈 |
| 主分類號: | A01G33/00 | 分類號: | A01G3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陳英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養殖單元 浮臺 沉降器 藻類 水面 藻類養殖裝置 本實用新型 垂直設置 上下移動 水面方向 藻類養殖 向光性 沉入 串接 底端 浮設 下端 環繞 生長 養殖 配合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藻類養殖裝置,其主要由一第一浮臺、至少一第二浮臺以及至少一養殖單元所構成,其中第一浮臺浮設于一水面上,第一浮臺下方串接有養殖單元,且于養殖單元的內部容設有欲養殖的藻類,養殖單元下端接設有一沉降器,沉降器朝水面的底端方向沉入,使第一浮臺以及養殖單元與水面呈相對垂直設置,且第一浮臺、各養殖單元以及沉降器不隨水面的起伏而上下移動,并配合藻類的向光性特性,令藻類可確保由養殖單元的外緣朝水面方向穩定環繞生長,進而達到增加藻類養殖產量的功效。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與養殖裝置有關,特別是指一種藻類養殖裝置。
背景技術
藻類系一種構造簡單,且需要行光合作用的生命體,其主要分布于鄰近海域或是湖泊等地方,它是一切生物「原始的」生命體,因此被歸類為原生生物界;藻類不僅色彩、形狀豐富,且還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也因此人們時常將藻類做為水族箱之裝飾或是作為食材食用,故坊間有以人工方式養殖藻類;如中國臺灣專利號第M482259號實用新型專利所揭露的藻類養殖裝置,其包括有一由中空管圍成框形的本體,且于上緣及下緣分別設有一上層網及一下層網,令兩網間形成一養殖空間,而中空管設有一入口及一出口,而當本體沉浸入水里后,則中空管內充滿水而沉入水里,且一空氣泵以一連通管連接至中空管的入口,并藉由輸入空氣以將中空管內的水排出,而可令本體產生浮力而升上水面;然而,此種藻類養殖裝置雖可透過由上層網與下層網間形成的養殖空間進行藻類的養殖,但因藻類為能有效進行光合作用,故其大部分皆會由下層網朝向該上層網的單一方向生長,導致能養殖藻類的數量遭受生長方向限制而大幅減少產量。
有鑒于此,如何解決上述問題即為本實用新型所欲解決的首要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藻類養殖裝置,其具有有效增加藻類養殖產量的功效。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藻類養殖裝置,包含有:
一第一浮臺,其浮設于一水面上,該第一浮臺下方串接有至少一養殖單元,且于最遠離該第一浮臺之養殖單元下端接設有一沉降器,該沉降器朝該水面的下方方向沉入,令該第一浮臺以及各該養殖單元可分別與水面呈相對垂直設置;
至少一第二浮臺,其浮設于該水面上,且該第二浮臺與該第一浮臺相互串接。
較佳地,該養殖單元系由一網繩繞接所構成,該養殖單元概呈圓柱狀且具有一可供藻類養殖的容置空間。
較佳地,該第一浮臺與該第二浮臺分別呈中空球狀。
較佳地,該第二浮臺之體積大于該第一浮臺的體積,而令該第二浮臺的浮力大于該第一浮臺的浮力。
較佳地,該沉降器由一鉛塊所構成。
較佳地,各該養殖單元與該沉降器的總重量小于該第一浮臺,令該第一浮臺的部分沒入于該水面的下方,當水面起伏不穩定時,該第一浮臺、各該養殖單元以及該沉降器會相對該水面保持原先位置,而不隨水面起伏而上下移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藻類養殖裝置,其具有有效增加藻類養殖產量的功效。
而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與優點,不難從下述所選用實施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中獲得深入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用以顯示當本實用新型設置于水面上時的狀態。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用以顯示當第一浮臺、各該養殖單元以及沉降器于起伏不穩定的水面時的狀態。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用以顯示當位于養殖單元的藻類生長時的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翁敏慈,未經翁敏慈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08605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立式水培裝置
- 下一篇:一種多功能的獼猴桃用刷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