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布置在無壓暗涵上的根據(jù)流量調控懸移質分離方式的組合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821082836.0 | 申請日: | 2018-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7335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2 |
| 發(fā)明(設計)人: | 任天衛(wèi);張紅梅;楊健;關李海;馮劍;吳奎;周利明;解紅紅;宋蕊香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9/00 | 分類號: | E02B9/00;E02B9/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鳳 |
| 地址: | 10002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錐形水池 溢流池 無壓 組合系統(tǒng) 進水 排出 本實用新型 分離方式 流量調控 出口段 漸縮段 節(jié)制閘 進口段 進水閘 擴散段 底孔 相通 并排布置 大小選擇 水流通過 大流量 過流量 進口處 小流量 溢流堰 廊道 機組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布置在無壓暗涵上的根據(jù)流量調控懸移質分離方式的組合系統(tǒng),包括進口段、出口段及錐形水池段,與進口處無壓暗涵相連的進口段布置有擴散段,擴散段后接進水閘和過流閘,進水閘后接進水洞,過流閘后接過流渠;出口段布置有溢流池,與溢流池并排布置的是過流渠,溢流池和過流渠后布置的節(jié)制閘,節(jié)制閘后布置漸縮段,漸縮段連接出口處無壓暗涵;錐形水池段布設在進水洞和溢流池之間,包括錐形水池,錐形水池底部設置懸移質排出底孔,與懸移質排出底孔連接一懸移質排出廊道,進水洞與錐形水池相通,錐形水池通過溢流堰與溢流池相通。本實用新型根據(jù)無壓暗涵過流量大小選擇使用此組合系統(tǒng)內的兩個部分,以滿足大流量時對水流實施懸移質的分離,小流量時水流通過,保障機組運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懸移質分離系統(tǒng),尤其是一種布置在無壓暗涵上的根據(jù)流量調控懸移質分離方式的組合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一般修建在山區(qū)河流或多泥沙河流上的引水式電站,為防止水輪機磨損,往往規(guī)定進入水輪機的最大許可懸移質粒徑和含量。當發(fā)電水流不能滿足要求時,必須設置懸移質分離水池結構。普通懸移質分離水池結構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加大過水斷面,降低水流的流速,減小水流挾沙能力,使挾沙水流中大于設計最小沉降粒徑的懸移質沉淀在水池內,而將清水引入渠道。對于額定水頭300m左右的水輪機組,設計最小沉降粒徑為0.25mm~0.10mm。修建普通懸移質分離水池結構,將會占用大量面積,增加工程投資,而且該結構往往布置在引水渠上,上下游都為明渠,采取明挖的方式。如果按照常規(guī)方式布置:一、將會產生大量的高邊坡,帶來較多的安全隱患,同時對邊坡的支護也會耗費大量投資;二、修建大規(guī)模的水池結構,占地、耗時、投資大。除此之外,單獨布置懸移質分離水池結構,在運行中有諸多不便。首先,根據(jù)懸移質分離水池結構規(guī)模大小,其最佳工作流量是基本固定的,只存在較小變幅:當處于汛期,上游來流量超過懸移質分離水池的最佳工作流量,會大大影響水池的工作效果,嚴重時甚至會產生漫頂;相反,當處于非汛期,來流量較小,也不能滿足分離水池的工作流量范圍,水流經過分離水池耗水量會大大增加,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其次,當來流中懸移質含量較低時,不需再進行懸移質分離,水流經過懸移質分離水池反而會產生不必要的水流損耗,降低機組發(fā)電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適用性較強、開挖工程量較小的布置在無壓暗涵上的根據(jù)流量調控懸移質分離方式的組合系統(tǒng)。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布置在無壓暗涵上的根據(jù)流量調控懸移質分離方式的組合系統(tǒng),包括進口段、出口段及錐形水池段,與進口處無壓暗涵相連的進口段布置有擴散段,擴散段后接進水閘和過流閘,進水閘后接進水洞,過流閘后接過流渠;出口段布置有溢流池,與溢流池并排布置的是過流渠,溢流池和過流渠后布置的節(jié)制閘,節(jié)制閘后布置漸縮段,漸縮段連接出口處無壓暗涵;錐形水池段布設在進水洞和溢流池之間,包括錐形水池,錐形水池底部設置懸移質排出底孔,與懸移質排出底孔連接一懸移質排出廊道,進水洞與錐形水池相通,錐形水池通過溢流堰與溢流池相通。
所述進口處無壓暗涵與擴散段之間設置有進口段漸變段,漸縮段與出口處無壓暗涵之間設置有出口段漸變段,以保證上、下游的無壓暗涵與擴散段、漸縮段連接平順。
所述錐形水池的底坡在1:5~1:10之間,錐形水池底部連接的懸移質排出廊道采用一定坡度,保證河道水流不倒灌并且最大程度帶走懸移質。
所述錐形水池一側設置一定寬度水流調節(jié)板,調節(jié)板布置范圍覆蓋進水洞洞口及溢流堰,調節(jié)板下方設置混凝土柱與錐形水池底板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08283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