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魚類試驗的循環水養殖池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046706.1 | 申請日: | 2018-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509889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9 |
| 發明(設計)人: | 沈斌乾;陳建明;姜建湖;黃愛霞;孫麗慧;林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3/00 | 分類號: | A01K63/00;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豐禾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陳杭君 |
| 地址: | 313001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循環水養殖池 試驗 水處理單元 魚類 養殖單元 水泥池 污水輸送 本實用新型 環境指標 技術設計 生態養殖 外界連通 外界因素 池內水 多出口 過濾網 進水口 排水口 試驗桶 出水 橫設 尾水 分隔 成功率 生態系統 漁業 排放 平衡 養殖 | ||
1.一種用于魚類試驗的循環水養殖池,包括水泥池(1),所述的水泥池(1)上各設有至少一個與外界連通的排水口(21)和進水口(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池(1)通過橫設于其上的過濾網(7)分隔為水處理單元(11)和養殖單元(12),所述的水處理單元(11)和養殖單元(12)之間設有將位于養殖單元(12)內的污水輸送至水處理單元(11)的且設有多個出水端的多出口污水輸送結構,每所述的多出口污水輸送結構上位于水處理單元(11)處的出水端對應設有若干人工基質(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魚類試驗的循環水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出口污水輸送結構包括設于養殖單元(12)內的污水泵(41),所述的污水泵(41)與污水總管(42)連通,所述的污水總管(42)上位于水處理單元(11)處與若干呈并行設置的污水支管(43)連通,所述的污水支管(43)靠近養殖單元(12)底部一側間隔開設有若干污水出口(44),所述的人工基質(3)懸設于污水支管(43)上位于污水出口(44)的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魚類試驗的循環水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支管(43)設于水泥池(1)中水面的上方5cm至30cm處。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魚類試驗的循環水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每所述的污水出口(44)上設有虹吸罩。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魚類試驗的循環水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總管(42)上位于水處理單元(11)的一段設于水處理單元(11)的中部 ,所有所述的污水支管(43)同時設于污水總管(42)的兩側、且呈對應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魚類試驗的循環水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基質(3)為波紋絲狀立體彈性填料。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魚類試驗的循環水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口(21)設于養殖單元(12)內,所述的進水口(22)設于水處理單元(11)內。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魚類試驗的循環水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水口(22)設于水處理單元(11)上遠離養殖單元(12)的一側。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魚類試驗的循環水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每兩根相鄰的所述的污水支管(43)之間設有至少一個將水處理單元(11)底部的水抽出水面的抽水泵(81),所述的抽水泵(81)的出口端與噴灑頭(82)連通。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用于魚類試驗的循環水養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養殖單元(12)內設有增氧裝置(5);所述的水泥池(1)底部埋設有用于排除水泥池(1)底部的污水的具塞管道(6),所述的具塞管道(6)的出口端與排水口(21)連通;所述的過濾網(7)為20目至60目的篩絹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未經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04670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