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利用氣膜換熱的固壁輻射對流空調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044100.4 | 申請日: | 2018-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536150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22 |
| 發明(設計)人: | 彭小勇;李喻;熊寒;顧煒莉;柳建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4F1/0007 | 分類號: | F24F1/0007;F24F13/10;F24F13/32 |
| 代理公司: | 衡陽市科航專利事務所 43101 | 代理人: | 劉政旺 |
| 地址: | 421001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導流體 出風口 導流面 輻射對流 輻射板 進風筒 固壁 換熱 氣膜 本實用新型 空調 拋物線形 熱舒適性 吹風感 進風口 柱狀體 | ||
利用氣膜換熱的固壁輻射對流空調,包括導流體、進風筒和輻射板;導流體為截面呈拋物線形的柱狀體,其一端設有弧形導流面,另一端設有科恩達曲面;進風筒一端設有進風口,另一端設有出風口,其設在導流體的弧形導流面一端,并通過出風口將導流體的弧形導流面納入其內腔,其在出風口處與導流體之間形成條形出風口;輻射板設在導流體的科恩達曲面一端。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無強烈吹風感及熱舒適性良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輻射對流空調,特別是一種利用氣膜換熱的固壁輻射對流空調,具體說是一種利用氣膜冷卻(或加熱)固壁而形成輻射壁,同時在室內形成空氣對流的空調末端裝置。
背景技術
以全空氣系統為代表與人進行對流熱交換的傳統空調,其通過送出的冷(熱)空氣與周圍環境進行對流換熱。
傳統空調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在夏季條件下,傳統空調對空氣進行集中處理,利用處理過的空氣承擔室內冷負荷,其供冷量能很好的與房間室內冷負荷匹配。能方便的降低室內溫度及控制濕度,但是這種空調方式的室內溫度分布不均勻,風口附近冷熱差異明顯,正對來流方向冷風感強。
2、在冬季條件下,利用傳統空調處理過的空氣承擔室內的熱負荷,其提供的熱量能與房間室內的熱負荷達到匹配,但是這種空調方式易造成室內上熱下冷,溫度梯度過大,風口附近正對來流方向的吹風感強,需要依靠加濕器來調節室內濕度。
現有輻射空調通過對輻射板降溫或加熱,然后利用處理后的輻射板與房間圍護結構內表面及人體進行輻射換熱。
現有輻射空調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在夏季條件下,經降溫處理的輻射板通過輻射能將冷量直接傳遞給人體及圍護結構內表面,因而采用較高的室內設計溫度也能營造出所需要的熱感覺。但是其交換的熱量為輻射熱且方向性強,只能承擔著室內大部分的顯熱負荷,室內通風換氣及潛熱負荷需依靠新風系統輔助。
2、在冬季條件下,經升溫處理的輻射板通過輻射能將熱量直接傳遞給人及房間圍護結構內表面,因而采用較低的室內設計溫度也能營造出所需要的熱感覺。但是其交換的熱量為輻射熱且方向性強,需結合新風輔助系統。
3、單一的冷(熱)輻射壁通過輻射只能對室內圍護結構及人體降溫,對室內空氣的降溫效果不太明顯。且室內空氣處于靜止狀態時,室內活動的人會有一種“悶”的感覺。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利用氣膜換熱的輻射對流空調,它利用氣膜冷卻(加熱)固壁而形成輻射壁,同時在室內形成空氣環流,以營造舒適的室內熱環境。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利用氣膜換熱的固壁輻射對流空調,包括導流體、進風筒和輻射板;導流體為截面呈拋物線形的柱狀體,其一端設有弧形導流面,另一端設有科恩達曲面;進風筒一端設有進風口,另一端設有出風口,其設在導流體的弧形導流面一端,并通過出風口將導流體的弧形導流面納入其內腔,其在出風口處與導流體之間形成條形出風口;輻射板設在導流體的科恩達曲面一端。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導流體的弧形導流面與科恩達曲面之間平滑過渡。
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輻射板的前端邊緣線與導流體在科恩達曲面一端的邊緣線平滑對接。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其還包括設在進風筒內腔中的貫流風機和表冷器;貫流風機安裝在進風筒內腔中靠近出風口的一端,表冷器安裝在進風筒內腔中靠近進風口的一端。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進風筒在進風口處設有用于調節進風量的百葉窗。
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進風筒在進風口處設有用于濾塵除雜的空氣凈化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華大學,未經南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04410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