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短工作距離遠心鏡頭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043928.8 | 申請日: | 2018-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689245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2 |
| 發明(設計)人: | 尚潔陽;諸益煒;盛亞茗 | 申請(專利權)人: | 嘉興中潤光學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3/00 | 分類號: | G02B13/00;G02B13/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達專利事務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錫麟 |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康和***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遠心鏡頭 正光焦度 鏡片群 短工作距離 棱鏡 折返 本實用新型 光學傳感器 成像能力 成像問題 光源產生 清晰成像 同軸光源 物方遠心 像方遠心 成像面 雙遠心 遠心度 清晰 波長 光闌 光暈 減小 亮斑 色散 物側 物方 像側 像方 像素 像質 異形 紫邊 成像 明亮 | ||
一種短工作距離遠心鏡頭,從物側到像側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鏡片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鏡片群、異形折返棱鏡、光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鏡片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鏡片群和帶有光學傳感器的成像面。本實用新型遠心鏡頭具有高達8M像素的成像能力,能夠清晰成像;同時滿足物方、像方雙遠心,且物方遠心度和像方遠心度均可以滿足一般遠心鏡頭的標準并具備極高的遠心度水平;通過特殊的折返棱鏡組合,能夠顯著減小同軸光源所形成的中心亮斑的情況,避免光源產生的光暈所帶來的成像問題;針對435nm~656nm波長范圍內的光線均能清晰優異成像,無明顯紫邊與色散,像質清晰明亮。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光學器件領域的技術,具體是一種工作距離為100mm的遠心鏡頭。
背景技術
遠心鏡頭主要是為糾正傳統工業鏡頭的視差而設計,它可以在一定的物距范圍內,使得到的圖像放大倍率不變,這是對被測物不在同一物面上的情況非常重要的應用。現有技術中,遠心鏡頭主要分為物方遠心和像方遠心,而雙遠心鏡頭則包含了兩種遠心光路共同的優勢,因此設計難度更大,此類鏡頭往往物方、像方的遠心度無法同時滿足高水準,且像素分辨率低,工作距離長從而導致鏡頭整體體積較大。此外,傳統遠心鏡頭的棱鏡設計導致光源會在像面中心形成亮斑,干擾了鏡頭的成像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種短工作距離遠心鏡頭,兼具物方遠心和像方遠心的優點,同時還具有遠心度高、8M高分辨率、工作距離短、無中心亮斑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從物側到像側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鏡片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鏡片群、異形折返棱鏡、光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鏡片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鏡片群和帶有光學傳感器的成像面。
所述的第一鏡片群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鏡、具有負光焦度的第二膠合透鏡、具有負光焦度的第三透鏡和具有負光焦度的第四膠合透鏡,其中:第二膠合透鏡的膠合面的凹面朝向物方,第四膠合透鏡的膠合面的凹面朝向物方。
所述的第一鏡片群中優選將第三透鏡設為膠合透鏡以進一步減小光學系統的球差。
所述的第二鏡片群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鏡、具有負光焦度的第六透鏡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鏡。
所述的異形折返棱鏡包括:三枚膠合三棱柱,將物方設為前方有效減輕鬼影和光暈。
所述的第三鏡片群為以下任意一種結構:
①依次包括:具有負光焦度的第八透鏡、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九膠合透鏡和具有負光焦度的第十透鏡,其中:第九膠合透鏡的膠合面的凹面朝向像方。
②依次包括:一枚三膠合透鏡和具有負光焦度的第十透鏡,從而進一步減小光學系統的像散、像面彎曲和光學畸變。
所述的第四鏡片群依次包括:具有負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鏡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二膠合透鏡,其中:第十二膠合透鏡的膠合面的凹面朝向像方。
所述的第一鏡片群、第二鏡片群、第三鏡片群、第四鏡片群的焦距與鏡頭整體焦距的比值的絕對值依次為(2.5,6.5)、(0.2,0.5)、(1,1.8)、(0.4,0.7)以增加鏡頭的遠心度。
所述的鏡頭的邊緣視場的主光線與成像面的入射角小于10°以保證周邊視場的光亮比。
所述的第一透鏡的前表面的入射主光線與光軸的夾角小于0.03°以確定物方遠心程度;所述的第十二膠合透鏡的后表面的出射主光線與光軸的夾角小于0.03°以確定像方遠心程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嘉興中潤光學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嘉興中潤光學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04392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