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拉錐機有效
申請號: | 201821036789.6 | 申請日: | 2018-07-02 |
公開(公告)號: | CN208459629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01 |
發明(設計)人: | 余家軍;張連興;余兵;張澤勛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訊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G02B6/25 | 分類號: | G02B6/25;G02B6/25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國;張珍珍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夾具 光學晶體 切割 拉錐機 本實用新型 刀頭組件 拉錐 準確度 工作效率 夾具間隔 同一裝置 一次固定 遠離移動 拉伸夾 對準 移動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拉錐機,其包括第一夾具、第二夾具和刀頭組件,所述第一夾具和所述第二夾具間隔設置,所述第一夾具和所述第二夾具相對遠離移動以拉伸夾持在所述第一夾具和所述第二夾具的光學晶體件,所述刀頭組件能夠移動至與所述光學晶體件對準以對所述光學晶體件進行切割。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中,拉錐機對光學晶體件進行拉錐后可對光學晶體件繼續進行切割,拉錐和切割可在同一裝置上進行,切割準確度高,而且只需要一次固定定位,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光纖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拉錐機。
背景技術
在相關技術中,加工光纖時,需要進行拉錐和切割。拉錐機將光纖的兩端分別固定并拉伸。拉錐和切割在不同的設備完成。光纖經拉錐工藝后,對錐區的切割只在其他設備上進行或者使用手持切割刀進行切割,容易導致錐區的切割角度不準確,端面效果不好,切割準確度低,加工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拉錐機,旨在解決光纖切割準確度低,加工效率低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拉錐機包括第一夾具、第二夾具和刀頭組件,所述第一夾具和所述第二夾具間隔設置,所述第一夾具和所述第二夾具相對遠離移動以拉伸夾持在所述第一夾具和所述第二夾具的光學晶體件,所述刀頭組件能夠移動至與所述光學晶體件對準以對所述光學晶體件進行切割。
優選地,所述拉錐機包括拉力傳感器,所述拉力傳感器設置在所述第一夾具,所述拉力傳感器用于檢測所述光學晶體件受到的拉力。
優選地,所述拉錐機包括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連接所述拉力傳感器和所述刀頭組件,所述控制模塊用于當所述拉力傳感器感應到的實測拉力值達到預設拉力值時,控制所述刀頭組件移動至與所述光學晶體件對準以對所述光學晶體件進行切割。
優選地,所述拉錐機還包括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用于驅動所述第一夾具和所述第二夾具相對遠離移動。
優選地,所述刀頭組件包括切割刀和頂針,所述切割刀和所述頂針相對間隔設置,所述切割刀和所述頂針之間形成切割口,所述光學晶體件置于所述切割口,所述切割刀用于切割所述光學晶體件,所述頂針用于在所述切割刀切割所述光學晶體件時抵壓所述光學晶體件。
優選地,所述拉錐機包括用于驅動所述切割刀移動的驅動組件,所述驅動組件包括第一旋鈕、第二旋鈕、連接所述第一旋鈕和所述切割刀的第一傳動件、連接所述第二旋鈕和所述切割刀的第二傳動件,所述第一旋鈕轉動驅動所述第一傳動件運動并帶動所述切割刀沿所述光學晶體件的拉伸方向移動以使所述切割刀移動至與所述目標切割點對應的位置,所述第二旋鈕轉動驅動所述第二傳動件運動并帶動所述切割刀沿垂直于所述光學晶體件的拉伸方向移動以使所述切割刀移動至所述光學晶體件的表面。
優選地,所述切割刀的刀刃垂直于所述光學晶體件的拉伸方向,所述頂針的中心軸與所述刀刃共面,所述頂針在所述光學晶體件的拉伸方向上與所述切割刀同步移動。
優選地,所述刀頭組件還包括連接所述切割刀的驅動件,所述驅動件用于驅動所述切割刀震動以使所述光學晶體件斷裂。
優選地,所述驅動件為壓電陶瓷。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中,拉錐機對光學晶體件進行拉錐后可對光學晶體件繼續進行切割,拉錐和切割可在同一裝置上進行,切割準確度高,而且只需要一次固定定位,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拉錐機的部分結構平面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訊泉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訊泉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03678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