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連結索控制式浮體追日發電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035912.2 | 申請日: | 2018-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2997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28 |
| 發明(設計)人: | 羅家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陽光電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羅家慶 |
| 主分類號: | H02S20/32 | 分類號: | H02S20/32;F24S20/70;F24S25/50;F24S25/70;B63B35/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陳英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結 角落部位 浮體框架 卷線裝置 錨部 太陽能發電模塊 發電設備 可卷繞 控制式 浮體 穿過 本實用新型 連結元件 可轉動 支撐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連結索控制式浮體追日發電設備,包括:浮體框架組合;太陽能發電模塊,具有第一至第四角落部位;中柱,安裝于浮體框架組合上,并可轉動地支撐太陽能發電模塊;多個連結元件,連結中柱及浮體框架組合;第一及第二卷線裝置,設置于中柱;第一連結索組,連接至第一角落部位及第三角落部位,并可卷繞于第一卷線裝置上;第二連結索組,連接至第二角落部位及第四角落部位,并可卷繞于第二卷線裝置上;以及第一至第四彈性錨部,固定于浮體框架組合,其中第一連結索組穿過第一及第三彈性錨部,而第二連結索組穿過第二及第四彈性錨部,以形成兩W形結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浮體追日發電設備,且特別涉及一種連結索控制式浮體追日發電設備。
背景技術
傳統的太陽能發電裝置有分固定式與追日式兩種。這兩種太陽能發電裝置大都固定于地面或建筑物上,來將光能轉換成電能。然而,在地面或建筑物空間越來越少的情況下,設置這些太陽能發電裝置的場合實在是越來越受限制。
對于水產養殖業者而言,能提供的廣大的資源是水面,現有大部分都是設置固定式的太陽能發電裝置,利用打樁或利用箱型浮筒將固定式的太陽能發電裝置固定在水面上,故無法執行追日發電的功能。此外,這些裝置需要利用多個箱型浮筒來當作基座,這些箱型浮筒的固定需要很多人力及物力,且無法有效地擴充成大面積的太陽能發電系統。
因此,若能提供一種浮體追日發電設備,即可解決長久以來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連結索控制式浮體追日發電設備,不但可以簡化設置程序,更可提供方便的發電面積擴充的功能。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連結索控制式浮體追日發電設備,它包括:
一浮體框架組合,其浮動設置于一液體上;
一太陽能發電模塊,用于將光能轉換成電能,并具有第一角落部位、第二角落部位、第三角落部位和第四角落部位;
一中柱,所述中柱的一第一端安裝于所述浮體框架組合上,所述中柱的一第二端樞接于所述太陽能發電模塊的一底部的一中間部位,用于轉動地支撐所述太陽能發電模塊;
多個連結元件,各所述連結元件連結所述中柱的所述第二端及所述浮體框架組合,以穩固所述中柱;
第一卷線裝置及第二卷線裝置,設置于所述中柱;
一第一連結索組,具有一連接至所述第一角落部位的第一端及一連接至所述第三角落部位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連結索組可卷繞于所述第一卷線裝置上;
一第二連結索組,具有一連接至所述第二角落部位的第一端及一連接至所述第四角落部位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連結索組可卷繞于所述第二卷線裝置上,其中通過轉動所述第一卷線裝置及所述第二卷線裝置的一者或兩者,以調整所述太陽能發電模塊的方位角度;以及
第一彈性錨部、第二彈性錨部、第三彈性錨部和第四彈性錨部,固定于所述浮體框架組合,并分別對應于所述第一角落部位、第二角落部位、第三角落部位和第四角落部位,所述第一連結索組穿過所述第一彈性錨部及第三彈性錨部,以形成一 W形結構,所述第二連結索組穿過所述第二彈性錨部及第四彈性錨部,以形成另一 W形結構。
所述浮體框架組合包括:
多個縱長形空心管,由多個十字形部分所構成;以及
多個直線狀中空管,沿著所述多個縱長形空心管的寬度方向將所述多個縱長形空心管串連組合成網格狀的框架。
各所述縱長形空心管的多端為封閉端,且各所述直線狀中空管的兩端為封閉端。
所述浮體框架組合還包括多個網狀底板,鋪設于所述網格狀的框架上,用于支撐維修人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陽光電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羅家慶,未經太陽光電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羅家慶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03591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