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體內流量可控式缺血再灌注球囊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027116.4 | 申請日: | 2018-07-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405464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0 |
| 發明(設計)人: | 李丹丹;李鳳;何喜美;周金花;譚波宇;龍玉婷;鄒瓊超;傅慶華;周雅妮;梁承洋;謝嬌;何晉;王長錄;張宇;曹彥;劉征宇;潘宏偉;鄭昭芬;余登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征宇;潘宏偉;鄭昭芬 |
| 主分類號: | A61M25/10 | 分類號: | A61M2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譜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黃云鐸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長沙***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球囊 流量可控 體內 遠端 缺血再灌注損傷 流量控制部件 缺血再灌注 軟管 灌注孔 外鞘 灌注 介入醫療器械 本實用新型 斑塊脫落 血管損傷 釋放 梗死區 無復流 滑動 充氣 導絲 近端 缺血 推送 金屬 血管 | ||
1.一種體內流量可控式缺血再灌注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包括:硬質推送管、灌注軟管、球囊、導絲以及流量控制部件,所述硬質推送管的第一端用于直接或間接與氣體注入設備連接,所述硬質推送管與所述灌注軟管相連,所述球囊設置于所述灌注軟管外側,與所述灌注軟管密封連接,所述灌注軟管內設置有灌注腔,所述灌注軟管在球囊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外灌注孔和內灌注孔,所述灌注腔連通所述外灌注孔和內灌注孔,所述流量控制部件設置于所述灌注軟管的近端,用于控制所述內灌注孔的流速,所述硬質推送管和所述灌注軟管內設置有充壓腔,所述充壓腔與所述球囊相連通,
所述硬質推送管內部設置有第一充壓腔,所述硬質推送管的第二端與所述灌注軟管相連,所述灌注軟管穿過所述球囊并且在所述球囊兩端與所述球囊密封連接,所述灌注軟管為雙層結構,雙層結構的中間為灌注腔,并且在所述球囊兩側,所述灌注軟管的外表面分別具有所述外灌注孔和內灌注孔,每個灌注孔與所述灌注腔彼此連通,所述灌注軟管的中部設置有第二充壓腔,所述第二充壓腔一端與所述第一充壓腔連通另一端在所述灌注軟管的球囊位置處與所述球囊內腔連通,所述球囊設置于所述灌注軟管的外側,圍繞所述灌注軟管,所述導絲設置于所述灌注軟管內,一端從所述灌注軟管的端部伸出,另一端從所述灌注軟管側部伸出,所述流量控制部件包括外鞘和內灌注孔標記,所述外鞘設置于所述灌注軟管外側或者所述灌注軟管以及所述硬質推送管外側,其第一端至少部分覆蓋在所述內灌注孔上,能夠沿軸向滑動,所述灌注孔標記設置于所述硬質推送管外側靠近所述外鞘第二端的位置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體內流量可控式缺血再灌注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質推送管采用金屬推送管,所述灌注軟管管壁內層為聚四氟乙烯管,管壁外層為聚醚酰胺管、尼龍管、聚酰亞胺管、聚醚醚酮管或聚氨酯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體內流量可控式缺血再灌注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軟管包括近端軟管和遠端軟管,所述近端軟管與所述遠端軟管相連,所述近端軟管和所述遠端軟管內具有導絲引導腔,所述近端軟管的側部開有引出槽,所述導絲叢所述引出槽進入所述近端軟管內的導絲引導腔并從所述遠端軟管的端頭伸出,與所述灌注腔保持隔離密封。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體內流量可控式缺血再灌注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部件安裝在金屬推送管上或金屬推送管與近端軟管之間的區域;多個內灌注孔均勻交錯設于近端軟管上;包裹外鞘密封包裹在金屬推送管與近端軟管外部,并可在金屬推送管與近端軟管外部滑動;內灌注孔標記設于金屬推送管外管上,位于包裹外鞘的尾端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體內流量可控式缺血再灌注球囊,其特征在于,相鄰灌注孔的間距為0.1-1.5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體內流量可控式缺血再灌注球囊,其特征在于,每個內灌注孔的孔徑為0.1-1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體內流量可控式缺血再灌注球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鄰的內灌注孔與相鄰的內灌注孔標記之間的距離一致。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體內流量可控式缺血再灌注球囊,其特征在于,每個內灌注孔標記上設有刻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征宇;潘宏偉;鄭昭芬,未經劉征宇;潘宏偉;鄭昭芬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027116.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導絲
- 下一篇:一種體外輸入可控式減少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球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