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線路板和殼體之間的安裝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026490.2 | 申請日: | 2018-06-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675643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進丁;李宏志;賀杰;周宇翔 | 申請(專利權)人: | 昌輝汽車電氣系統(安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7/14 | 分類號: | H05K7/1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楊大慶;葉綠林 |
| 地址: | 241007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線路板 殼體 安裝結構 螺釘柱 本實用新型 定位結構 螺釘過孔 支撐結構 螺釘 殼體內部空間 有效解決 定位柱 螺釘孔 上端面 孔柱 適配 匹配 損傷 支撐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線路板和殼體之間的安裝結構,包括設置在線路板上的螺釘過孔,包括設置在殼體上的螺釘柱,螺釘柱內設置有和螺釘相適配螺釘孔,螺釘柱的頂端插設在線路板上的螺釘過孔內,殼體上還設置有支撐結構;支撐結構的底部設置在殼體上,其上端面和線路板的底部相接用于支撐線路板。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解決現有的線路板和殼體之間的安裝結構存在的線路板與殼體間的精確定位需要靠其它定位結構,如定位柱等來實現,受殼體內部空間限制會給定位結構設計帶來困難,及如果孔柱定位不匹配,會導致打螺釘時損傷線路板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線路板和殼體之間的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的線路板和殼體之間的安裝結構存在如下不足之處:由于線路板上的螺釘孔僅為一個和螺釘適配的螺釘過孔,與殼體上的螺釘柱無任何裝配關系,僅能起到使線路板與殼體之間的相互鎖緊的作用,而線路板與殼體間的精確定位需要靠其它定位結構,如定位柱等來實現,受殼體內部空間限制會給定位結構設計帶來困難。同時,如果孔柱定位不匹配,會導致打螺釘時損傷線路板。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線路板和殼體之間的安裝結構,解決現有的線路板和殼體之間的安裝結構存在的線路板與殼體間的精確定位需要靠其它定位結構,如定位柱等來實現,受殼體內部空間限制會給定位結構設計帶來困難,及如果孔柱定位不匹配,會導致打螺釘時損傷線路板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線路板和殼體之間的安裝結構,包括設置在線路板上的螺釘過孔,包括設置在殼體上的螺釘柱,螺釘柱內設置有和螺釘相適配螺釘孔,螺釘柱的頂端插設在線路板上的螺釘過孔內,殼體上還設置有支撐結構;支撐結構的底部設置在殼體上,其上端面和線路板的底部相接用于支撐線路板。
進一步的,支撐結構為側壁設置在螺釘柱外側壁上的支撐筋。
進一步的,支撐結構為繞螺釘柱外側壁一周設置圓柱狀支撐筋。
進一步的,螺釘柱外側壁和螺釘過孔緊配合,其上端口部內側壁和外側壁各設置有一圈倒角。
為了便于裝配及替換螺釘柱及支持結構,支撐結構及螺釘柱可拆卸設置在殼體上,殼體上設置有和撐結構、螺釘柱相適配的卡接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因為螺釘柱的頂部插設在螺釘過孔內,其螺釘柱外側壁和螺釘過孔緊配合,通過螺釘柱與螺釘過孔配合,可實現線路板與過孔不與螺釘螺紋相接觸,還可避免因孔柱定位不匹配導致在打螺釘時損傷線路板。螺釘柱上上端口部內側壁和外側壁各設置有一圈倒角,在打螺釘時方便導向,給生產操作帶來便利。支撐結構的設置,使得線路板的安裝更加穩固,提高了結構強度。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圖2所示一種線路板和殼體之間的安裝結構,包括設置在線路板6上的螺釘過孔2,設置在殼體7上的螺釘柱4,螺釘柱4內設置有和螺釘1相適配螺釘孔8,螺釘柱4的頂端插設在線路板6上的螺釘過孔2內,殼體7上還設置有支撐結構;支撐結構的底部設置在殼體7上,其上端面和線路板6的底部相接用于支撐線路板6。
支撐結構為側壁設置在螺釘柱4外側壁上的支撐筋3。支撐結構為繞螺釘柱4外側壁一周設置圓柱狀支撐筋3。螺釘柱4外側壁和螺釘過孔2緊配合,其上端口部內側壁和外側壁各設置有一圈倒角5。支撐結構及螺釘柱4可拆卸設置在殼體7上,殼體7上設置有和撐結構、螺釘柱4相適配的卡接槽。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昌輝汽車電氣系統(安徽)有限公司,未經昌輝汽車電氣系統(安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02649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