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臨江丘陵富水地帶地下室防排水管網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022364.X | 申請日: | 2018-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578085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5 |
| 發明(設計)人: | 劉澤偉;張康;裴漢江;周哲敏;楚永強;王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1/02 | 分類號: | E02D31/02;E03F3/04;E03F5/10 |
| 代理公司: | 長沙永星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鄧淑紅 |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下室 排水明溝 排水暗溝 富水地帶 集水井 剪力墻 滲水 排水管網 丘陵 窄槽 底板 本實用新型 混凝土結構 積水現象 建筑面層 內部環境 平行設置 滲水現象 有效地 明水 滲漏 平行 潮濕 地板 互通 增設 地下 引入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臨江丘陵富水地帶地下室防排水管網,包括排水明溝、排水暗溝和集水井,排水暗溝平行設置于排水明溝的一側或者兩側,它們之間相互獨立不互通,排水明溝和排水暗溝分別收集地下室建筑面層的水和地下室混凝土結構底板的滲水后引入集水井中。地下滲水和地上明水都分別收集進了集水井,可有效地解決臨江丘陵富水地帶地下室地板常出現的滲漏和積水現象。在近剪力墻處,在排水明溝和排水暗溝的基礎上還平行增設一道窄槽,一旦發生剪力墻滲水現象,可以通過窄槽來收集剪力墻滲水并導入排水明溝,避免地下室內部環境潮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的地下室防排水領域,具體為一種臨江丘陵富水地帶地下室防排水管網。
背景技術
對于地下室地板,防排水是重點。傳統地下室的防排水做法是沿著剪力墻附近做排水溝,地板上建筑做法是朝著排水溝0.5%的放坡,溝內0.5%的放坡。
為了便于表述,申請人將單層面積超過2萬平米,長寬均超過150米的地下室定義為廣區域地下室。一般指單層面積超過2萬平米,長寬均超過150米。
對于廣區域地下室,如果按傳統的排水做法,放坡高度將達到75m×0.5%=37.5cm,但地下室的建筑完成面一般厚度只有10-30cm,按傳統地下室放坡做法將比建筑完成面要高,導致無法實施。
而位于臨江丘陵富水地帶的建筑物承受的水壓力較大,不可能再保持絕好的止水效果??v使能控制在規范允許的誤差范圍內,也會或多或少的產生滲水現象,即使盡可能的采用封堵等辦法處理,滲水也仍會在一定范圍內少量存在,以致影響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且補漏、修復費用也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有效解決臨江丘陵富水地帶建筑物地下室防排水問題的管網布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這種臨江丘陵富水地帶地下室防排水管網,包括排水明溝、排水暗溝和集水井,排水暗溝平行設置于排水明溝的一側或者兩側,它們之間相互獨立不互通,排水明溝和排水暗溝分別收集地下室建筑面層的水和地下室混凝土結構底板的滲水后引入集水井中。
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排水明溝的兩側為混凝土結構溝壁。
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排水明溝溝底兩側的陰角涂滿JS涂料后對溝底和兩側溝壁進行抹灰處理,抹灰面的厚度為10-20mm,溝底抹灰時使溝底相對集水井有0.5%-1%的導水坡度。
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排水明溝兩側溝壁的上表面內側固定有角鋼,在兩側角鋼之間鋪設鑄鐵溝蓋板,角鋼的上沿與所述建筑面層的上表面平齊。
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排水明溝一側或者兩側5m-8m區域的建筑面層分別相對排水明溝有0.5%-1%的導水坡度。
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排水暗溝的一側溝壁共用排水明溝的溝壁,另一側采用頁巖實心磚砌筑,溝槽中填滿中砂,并用透水型無紡布包裹處理。
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建筑面層為細石混凝土面層。
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實施方式中,近剪力墻處,排水明溝平行于剪力墻布置,排水明溝的遠剪力墻側布置所述排水暗溝、近剪立墻側平行布置有窄槽,窄槽收集剪力墻滲水后引入排水明溝。
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窄槽包括若干段,各段窄槽的兩端分別止于剪力墻的相鄰兩扶壁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022364.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