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套精米加工的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821000353.1 | 申請日: | 2018-06-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742627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6 |
| 發明(設計)人: | 江新江;江雄;江炎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江山糧油貿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2B5/02 | 分類號: | B02B5/02 |
| 代理公司: | 武漢藍寶石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汪俊鋒 |
| 地址: | 43652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碾米機 次色 拋光機 回收系統 精米加工 白米 關風器 精選機 提升機 糠粉 本實用新型 移動傳送帶 大米加工 緩沖料斗 回收料斗 依次串聯 智能 成品倉 吹出 風速 米糠 排出 大米 | ||
本實用新型屬于大米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套精米加工的設備。它包括通過提升機和移動傳送帶依次串聯的碾米機、一次色選機、拋光機、二次色選機、白米篩、精選機、成品倉;所述一次色選機、二次色選機、白米篩、精選機均通過回收料斗連接回收系統;所述碾米機和拋光機通過智能氣動關風器連接回收系統。所述的碾米機、一次色選機、拋光機、二次色選機與提升機之間均設置有緩沖料斗。碾米機和拋光機通過智能氣動關風器與回收系統相連,使得分離出的米糠或糠粉及時排出到回收系統中,同時又使得系統碾米機和拋光機中的風速在合適的范圍內,不至于太小吹不出糠粉或太大吹出大米。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大米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套精米加工的設備。
背景技術
傳統的大米精米加工過程大多采用分階段,逐步加工的方法,極大地影響了加工的效率,并影響加工的質量。現在大型米廠一般采用自動化的成套設備,但在碾米環節和拋光環節,需要分離出米糠或糠粉等雜物。一般都是直接引出的,當設備里的鼓風太強時,容易把大米吹出,如果鼓風太小,又不能把糠粉分離出來。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套精米加工的設備,其加工效率高,可實現全自動控制,節省了人力物力,加工出來的精米質量高。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套精米加工的設備,它包括通過提升機和移動傳送帶依次串聯的碾米機、一次色選機、拋光機、二次色選機、白米篩、精選機、成品倉;所述一次色選機、二次色選機、白米篩、精選機均通過回收料斗連接回收系統;所述碾米機和拋光機通過智能氣動關風器連接回收系統。
所述的碾米機、一次色選機、拋光機、二次色選機與提升機之間均設置有緩沖料斗。
所述的碾米機的米糠出料口,通過智能氣動關風器與回收系統連接。米糠通過碾米機中的鼓風裝置引發的氣流作用,經過米糠出料口和智能氣動關風器,進入回收系統。
所述的拋光機的排風裝置,一端與拋光機內部連通,以吸出糠粉和水汽,另一端通過智能氣動關風器與回收系統連通。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中,谷物通過提升機進入精米加工流程,此流程主機設2臺拋光機、4臺色選機,通過對流程中各位置的三通的調整,可以對不同條件的谷物,實現拋光和色選時間的選擇,分離出碎米后由移動傳送帶送入成品倉或包裝成袋。
2、所有大米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糠渣、碎米、黃米、等都用適當的回收方法傳送至回收系統中,實現了資源的回收利用。
3、碾米機和拋光機通過智能氣動關風器與回收系統相連,使得分離出的米糠或糠粉及時排出到回收系統中,同時又使得系統碾米機和拋光機中的風速在合適的范圍內,不至于太小吹不出糠粉或太大吹出大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精米加工設備結構示意圖。圖中:1、提升機,2、移動傳送帶,3、碾米機,4、一次色選機,5、拋光機,6、二次色選機,7、白米篩,8、精選機,9、回收料斗,10、回收系統,11、智能氣動關風器,12、緩沖料斗,13、成品倉,14、三通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范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圖1所示,一套精米加工的設備,它包括通過提升機1和移動傳送帶2依次串聯的碾米機3、一次色選機4、拋光機5、二次色選機6、白米篩7、精選機8、成品倉13;所述一次色選機4、二次色選機6、白米篩7、精選機8均通過回收料斗9連接回收系統10;所述碾米機3和拋光機5通過智能氣動關風器11連接回收系統1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江山糧油貿易有限公司,未經湖北江山糧油貿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100035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