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于室分天線技術的手機IMSI閘機身份識別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964257.2 | 申請日: | 2018-06-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4776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05 |
| 發明(設計)人: | 郭慶;牟中平;郭旭周;胡鵬路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熊貓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貓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南京熊貓機電儀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7C9/00 | 分類號: | G07C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安琪 |
| 地址: | 210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本實用新型 身份驗證 手機 閘機 身份識別系統 天線技術 身份驗證技術 技術手段 設備接觸 通行效率 用戶體驗 傳統的 耗時 卡片 驗證 攜帶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基于室分天線技術的手機IMSI閘機身份識別系統,本實用新型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提供了一種適用于閘機陣列的、快速準確的身份驗證技術,從而解決傳統的無感支付身份驗證耗時長的問題;本實用新型能夠讓用戶通過手機進行快速的進行身份驗證,無需攜帶其他物品或卡片,無需與設備接觸,驗證時間極短,提高了用戶的通行效率,具有非常好的用戶體驗感,解決了現有身份驗證方式存在的以上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多門禁閘機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基于室分天線技術的手機IMSI閘機身份識別系統。
背景技術
閘機作為一種出入口通道管控設備,最早應用于地鐵檢票系統,然而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很多場景領域都漸漸開始使用閘機。目前,閘機較為流行的身份驗證方法主要包括手機二維碼識別、RFID卡驗卡、人臉識別等。
然而,以上驗證方式分別存在如下弊端:
(1)手機二維碼識別方式要求用戶將手機打開,通過APP完成授權或支付流程,生成二維碼后,再在過閘時點亮手機屏幕,將二維碼調出對著閘機上的識別區進行驗證,整個過程操作步驟較多,用戶體驗感不夠理想。
(2)采用RFID卡驗證方式,要求用戶對卡片進行攜帶,有時因出入場景較多,需要攜帶多張不同的RFID卡,給用戶帶來一定的不便。
(3)人臉識別方式,要求用戶在通過閘機前,先將面部對準人臉識別模塊,人臉識別模塊通過攝像頭拍下用戶人臉圖像,然后將圖像發送至后臺并與后臺存儲的所有有效圖像進行對比,數據處理量大,驗證速度較慢。
由此可見,目前常見的閘機身份驗證手段,大多都存在一定弊端,難以滿足日益提高的用戶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基于室分天線技術的手機IMSI閘機身份識別系統,能夠解決傳統的無感支付身份驗證耗時長的問題,驗證時間極短,提高了用戶的通行效率,具有非常好的用戶體驗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室分天線技術的手機IMSI閘機身份識別系統,包括:設備基站1、室分天線2、識別區天線3、工控機4、網絡設備5、閘門控制器6和閘機設備7;設備基站1和識別區天線3安裝于閘機設備7的內部,識別區天線3位于閘機設備內部靠近識別區的部位,室分天線2設置于用戶到達閘機設備7之前的途經區域上方,識別區天線3和室分天線2均與設備基站1的射頻端口連接,設備基站1通過網線與網絡設備5連接,工控機4通過串口與設備基站1連接,閘門控制器6通過串口與工控機4連接。
優選的,設備基站1包括射頻模塊、微處理器、解析處理單元和網絡傳輸模塊;解析處理單元包括DSP處理器和存放協議棧的多個FLASH,射頻模塊通過天線獲取偵聽信道的射頻信號,通過調制解調器調制解調后獲得基帶信號,微處理器將基帶信號通過FLASH中的協議棧規則轉換,轉換為15位IMSI號及8位信號強度值。
優選的,室分天線2設置于用戶到達閘機之前的途經區域上方,其信號覆蓋范圍為5米~20米,并能覆蓋到識別區天線3的所在區域,當用戶攜手機進入該范圍時,用戶手機通過網優,從運營商基站切換至設備基站1;設備基站1將通過室分天線2偵聽到的射頻信號,通過調制解調器解調后獲得基帶信號,微處理器將基帶信號通過FLASH中的協議棧規則轉換,轉換為15位IMSI號及8位信號強度值。
優選的,識別區天線3安裝于閘機設備內部靠近識別區的部位,其信號覆蓋范圍為3厘米~10厘米;當用戶將手機放在閘機設備的識別區進行驗證時,設備基站1將通過識別區天線3偵聽到的射頻信號,通過調制解調器解調后獲得基帶信號,微處理器將基帶信號通過FLASH中的協議棧規則轉換,轉換為15位IMSI號及8位信號強度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熊貓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貓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南京熊貓機電儀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南京熊貓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熊貓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南京熊貓機電儀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96425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