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水稻田灌溉控制裝置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926291.0 | 申請日: | 2018-06-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317720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4 |
| 發明(設計)人: | 鄧忠;翟國亮;呂謀超;李迎;蔡九茂;宗潔;張文正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25/00 | 分類號: | A01G25/00;A01G2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趙志遠 |
| 地址: | 453000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稻田 灌溉控制裝置 水位控制機構 輸送管道 水位 截止閥 干管 水稻 灌溉控制系統 本實用新型 裝置及系統 抽水管道 灌溉設備 合適水位 精準灌溉 水泵抽水 自動補充 暴雨 供水 檢測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稻田灌溉控制裝置及系統,屬于灌溉設備領域。水稻田灌溉控制系統主要包括干管和水稻田灌溉控制裝置,水稻田灌溉控制裝置包括輸送管道、抽水管道和水位控制機構。輸送管道的一端與干管連接,另一端通向水稻田中;水位控制機構能夠檢測水稻田中的水位。當水位過低時,水位控制機構通過開啟輸送管道上的截止閥來供水;當達到需要的水位時,其能夠自動關閉截止閥。暴雨過后,水位過高時,開啟水泵抽水至合適水位。上述裝置及系統能夠自動補充水量,實現精準灌溉,節省了人力,降低了成本。并且還能防止過多水量對水稻的危害。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灌溉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水稻田灌溉控制裝置及系統。
背景技術
在我國農村,水稻灌溉一般采取的是大水漫灌的方法,灌溉方式經常采用的方法就在渠道與田間連通一個水管,在不灌溉時一頭封堵,在灌溉時將水管口打開,等灌溉完畢將口封堵,這種灌溉方式完全憑經驗進行,對水量無法精準的計量,造成的結果就是灌水不易控制,常常灌水量較大,水稻淹沒現象經常發生,浪費水資源嚴重。以上灌溉方式簡單粗放,而且費工費力,無法控制水量,最終會影響水稻健康生長,導致產量和品質降低。如何在水稻生育期根據水稻田中的水位進行合理的控制灌溉是水稻田灌溉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稻田灌溉控制裝置,其能夠根據田間的水位進行控制適量灌溉。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稻田灌溉控制系統,其采用了上述水稻田灌溉控制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水稻田灌溉控制裝置,包括:
輸送管道,所述輸送管道上設置有截止閥,所述截止閥包括閥桿,所述閥桿在預設角度范圍轉動時,所述截止閥能夠將所述輸送管道打開或關閉;所述輸送管道上還設置有水量測量儀;
抽水管道,所述抽水管道上設置有抽水泵;
水位控制機構,所述水位控制機構能夠檢測水稻田中的水位并能控制截止閥的開關。
進一步,
所述水位控制機構包括水位測量筒、浮動件、第一連桿、第二連桿和第三連桿;
所述水位測量筒用于設置在水稻田的土壤中;所述浮動件設置在所述水位測量筒中,并與所述水位測量筒的內壁間隙設置;
所述第一連桿的一端與所述浮動件鉸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桿鉸接,所述第三連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二連桿的自由端鉸接,另一端與所述閥桿的自由端鉸接;
所述第二連桿與所述輸送管道樞接,使得所述第二連桿呈杠桿結構;
所述浮動件在所述水位測量筒中移動時,能通過所述第一連桿、所述第二連桿和所述第三連桿帶動所述閥桿在預設角度內轉動。
進一步,
所述水位測量筒筒壁的上部設置有上進水孔,下部設置有下進水孔;所述上進水孔垂直于筒壁延伸,所述下進水孔斜向上延伸。
進一步,
所述水位測量筒的下端及筒壁上均設置有過濾網。
進一步,
所述第一連桿為可伸縮結構。
進一步,
所述第一連桿包括第一桿體、連接筒和第二桿體,所述第一桿體與所述第二連桿通過所述連接筒螺紋連接,所述第一連桿與所述第二連桿上的螺紋旋向相反。
進一步,
所述第二連桿上設置有配重,所述配重能夠使得所述浮動件向下運動。
進一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92629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帶土球起苗器
- 下一篇:一種灌溉用滑動式連續取水軟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