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微通道對接接頭連接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922426.6 | 申請日: | 2018-06-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52025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9 |
| 發明(設計)人: | 呂海龍;虞永亮;王德勝;邊怡頂;趙海濤;包錫江;方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三可熱交換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F9/26 | 分類號: | F28F9/2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鄭海峰 |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集流管 對接接頭 微通道 氣焊 本實用新型 連接結構 限位板 焊接 產品結構 非焊接方式 接頭連接 生產效率 生產成本 緊湊 泄漏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通道對接接頭連接結構。包括接頭一、接頭二、限位板、集流管一、集流管二;接頭一焊接于集流管一外表面,接頭二焊接于集流管二外表面,接頭一與接頭二之間插入限位板。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微通道產品結構,接頭連接采用非焊接方式,解決了由于產品結構過于緊湊導致無法氣焊的問題,有效降低了產品對接接頭氣焊泄漏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通道對接接頭連接結構,特別適用于對接接頭需非焊接方式連接的微通道。
背景技術
傳統的空調換熱器采用銅管盤管結構,其技術已相對成熟,但隨著傳統空調對結構、效率和降低成本的要求不斷提高,銅管盤管式換熱器越來越難以滿足要求,同時,這種傳統的銅管盤管式換熱器還普遍存在換熱效率較低、體積龐大、制冷劑易泄漏等缺點,因此,一種性能更好的微通道換熱器開始被適用于空調設備,它結構緊湊、換熱效率高等特點對熱泵設備的發展具有突破性的意義。
在現有技術中,微通道換熱器一般采用多種結構形式,換熱管一般采用具有多微通道的扁管,扁管通過釬焊焊接方式與集流管固定。其中,集流管的樣式也多種多樣,一般截面為圓形。如今市面上的微通道換熱器主要面向家用空調設備和工業領域的制冷設備。傳統微通道換熱器直接采用氣焊焊接的方式連接接頭,而這種連接方式還不能很好的解決接頭焊接泄漏問題,其焊接方式有待完善,生產中微通道產品接頭焊接泄漏時有發生,對產品的一次合格率影響甚大,并且大大增加了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接頭連接方式的不足,提供一種微通道對接接頭連接結構。
一種微通道對接接頭連接結構,包括具有內孔的接頭一,其焊接于集流管一外表面;具有內孔的接頭二,其焊接于集流管二外表面;位于接頭一與接頭二之間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內設有內孔;接頭一內孔、限位板內孔、接頭二內孔三者對準安裝,所述的接頭一和接頭二兩側為通孔設計,使用螺栓緊固連接。
優選的,所述的限位板的內孔內設有密封圈,限位板用于密封圈的限位,裝配完成后密封圈被壓縮成為密封層起到密封的作用,密封圈外徑小于限位板內孔孔徑,密封圈內徑大于接頭一、接頭二內孔孔徑,必要時方便密封圈的更換。
優選的,接頭一與接頭二均為6063-T6(Mg≤0.5%)低鎂鋁型材,限位板為AA3003鋁型材。
優選的,所述的限位板上的密封層直徑根據密封圈線徑核算,設計需求為裝配后密封圈壓縮率控制在15%-30%。
優選的,所述的限位板前后兩端與接頭一和接頭二前后端面齊平。
使用本實用新型,將接頭一、接頭二分別焊于集流管一、集流管二外表面,將限位板放置接頭一與接頭二之間對孔對接,省去了氣焊工藝,有效降低了接頭泄漏率,必要時方便密封圈跟限位板的更換,從而更加節省企業的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微通道對接接頭連接結構的裝配示意圖;
圖2為集流管上接頭的分布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微通道對接接頭連接結構的限位板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微通道對接接頭端面裝配示意圖;
圖中,接頭一1、接頭二2、限位板3、集流管一4、集流管二5。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微通道對接接頭連接結構,包括具有內孔的接頭一1,其焊接于集流管一4外表面;具有內孔的接頭二2,其焊接于集流管二5外表面;位于接頭一1與接頭二2之間的限位板3,所述限位板3內設有內孔;接頭一1內孔、限位板3內孔、接頭二2內孔三者對準安裝接頭一與接頭二對接之間插入限位板,所述的接頭一1和接頭二 2兩側為通孔設計,使用螺栓緊固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三可熱交換系統有限公司,未經浙江三可熱交換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92242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