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智能預應力錨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876399.3 | 申請日: | 2018-06-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420234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22 |
| 發明(設計)人: | 鄧年春;楊濤;唐志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L1/22 | 分類號: | G01L1/22;G01L1/24;E04C5/12;E01D19/14;E02D5/74 |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師事務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蕓;龐啟成 |
| 地址: | 540003 廣西壯族***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應變傳感器 預應力錨 錨板 測量段 預應力束 敏感元件 形變 鋼絞線 受力 本實用新型 集成設計 受力狀況 智能 錨固 測量 抽樣 傳遞 監測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智能預應力錨板,包括錨板,所述錨板上設有多個應變傳感器,所述應變傳感器包括與錨板產生一致形變的測量段和設于測量段上的敏感元件。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錨板上設置多個應變傳感器,且應變傳感器包括與錨板產生一致形變的測量段和設于測量段上的敏感元件,由于預應力束錨固后,所有的鋼絞線受力會傳遞至預應力錨板,將應變傳感器與預應力錨板進行集成設計后,即可通過對預應力錨板進行監測,從而得到預應力束的受力狀況,相對于現有的鋼絞線抽樣測量方式來說,能夠更加真實反映整個預應力束的受力情況,且使用方便。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預應力錨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智能預應力錨板。
背景技術
預應力工程就是在工程結構構件承受外荷載之前,對受拉模塊中的鋼筋,施加預拉應力,提高構件的剛度,推遲裂縫出現的時間,增加構件的耐久性。對于機械結構來看,其含義為預先使其產生應力,其好處是可以提高構造本身剛性,減少振動和彈性變形這樣做可以明顯改善受拉模塊的強度,使原本的抗性更強。
鋼絞線作為預應力工程中主要的智能預應力錨板,其是由多根鋼絲捻制而成的,因其強度高、柔性好等特性,廣泛用于混凝土預應力筋、橋梁拉索、巖土錨索等建筑工程結構之中。而錨具是預應力工程中所用的永久性錨固裝置,是在后張法結構或構件中,為保持預應力鋼絞線的拉力并將其傳遞到受力結構內部的錨固工具,也稱之為預應力錨具。尤其是夾片式錨具,經常在橋梁施工用到,預先安裝好定位,然后澆筑混凝土,埋在混凝土的兩端;其也用于地錨索、拉索、錨碇等預應力體系。
由于預應力鋼絞線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可能出現預應力損失,進而影響其工作性能,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運營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需對預應力束的受力狀況進行長期監測,以保障整個預應力體系的使用安全性。目前對預應力束的應力監測一般是通過抽取單根或幾根鋼絞線進行測量后取平均值,將該平均值作為預應力束的應力狀況,因而該監測方式無法真實反映整個預應力束的受力情況,導致測量的數據與真實情況存在不一致。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針對預應力束受力情況進行監測時,目前采用的對鋼絞線抽樣測量的方式無法真實反映整個預應力束的受力情況的問題,提供一種智能預應力錨板,將應變傳感器與預應力錨板進行集成設計,即通過對預應力錨板進行監測,從而得到預應力束的受力狀況,相對于現有抽樣測量方式來說,能夠更加真實反映整個預應力束的受力情況,且使用方便。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智能預應力錨板,包括錨板,所述錨板上設有多個應變傳感器,所述應變傳感器包括與錨板產生一致形變的測量段和設于測量段上的敏感元件。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錨板上設置多個應變傳感器,且應變傳感器包括與錨板產生一致形變的測量段和設于測量段上的敏感元件,由于預應力束錨固后,所有的鋼絞線受力會傳遞至預應力錨板,將應變傳感器與預應力錨板進行集成設計后,即可通過對預應力錨板進行監測,從而得到預應力束的受力狀況,相對于現有的鋼絞線抽樣測量方式來說,能夠更加真實反映整個預應力束的受力情況,且使用方便。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測量段包括第一測量段和第二測量段,在垂直于錨板受力方向的截面上,所述第一測量段的截面積小于所述第二測量段的截面積。
通過將測量段設置為包括第一測量段和第二測量段,且在垂直于錨板受力方向的截面上,第一測量段的截面積小于第二測量段的截面積,當錨板發生形變時,第一測量段和第二測量段的應變是不一樣的,截面積大的應變敏感性差,截面積小的應變敏感性好;另一方面截面積大的剛度和極限強度大,截面積小的剛度和極限強度小,當敏感元件布置在不同截面積的測量段上時,即可實現對測量靈敏度或量程進行調整,有利于應變傳感器的適用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大學,未經廣西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87639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