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室外機及空調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866704.0 | 申請日: | 2018-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431987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25 |
| 發明(設計)人: | 張仕強;武連發;焦華超;張明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5B47/02 | 分類號: | F25B4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任洋舟 |
| 地址: | 51907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除霜 換熱單元 室外機 室外 除霜管路 空調系統 壓縮機 本實用新型 室外換熱器 低壓氣管 高壓氣管 連通 電加熱器 使用壽命 換熱器 排氣口 舒適性 吸氣口 冰霜 結霜 液管 制熱 融化 室內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室外機及空調系統,包括壓縮機、兩個室外換熱單元、液管、高壓氣管和低壓氣管,所述高壓氣管與所述壓縮機的排氣口連通,所述低壓氣管與所述壓縮機的吸氣口連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室外機及空調系統,通過設置除霜管路,能夠利用除霜管路對室外換熱單元進行除霜,能夠避免設置電加熱器等裝置進行除霜,增加室外機的使用壽命,而且設置兩個室外換熱單元,能夠在室外機進行除霜時使一個室外換熱單元持續制熱,另一室外換熱單元進行除霜,進而達到全部除霜的目的,而且將除霜管路設置在兩個室外換熱器的下方,不僅對室外換熱器進行除霜,還能除去換熱器底部難以融化的冰霜,延長下一周期的結霜時間,提高室內舒適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空氣處理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室外機及空調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的空調系統在進入除霜狀態時,此時冷凝器與蒸發器互換,為了避免室內吹冷風則室內機風機需要停機,在環境溫度較低且濕度較大時,制熱化霜時室內溫度波動較大,影響舒適度,而現有技術中采用如在室外換熱器上增加輔助加熱器(電加熱),雖然此輔助電加熱部件能夠在不影響室溫的情況下對室外換熱器進行除霜,但是一般輔助加熱部件的能耗高,除霜效率低,而且電加熱部件會經常處于有霜、水覆蓋的環境下,使用壽命有限。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增加除霜效果的室外機及空調系統。
一種室外機,包括壓縮機、兩個室外換熱單元、液管、高壓氣管和低壓氣管,所述高壓氣管與所述壓縮機的排氣口連通,所述低壓氣管與所述壓縮機的吸氣口連通,一個所述室外換熱單元具有一端與所述高壓氣管連通且另一端與所述液管連通的第一狀態和具有一端與所述低壓氣管連通且另一端與所述液管連通的第二狀態,另一所述室外換熱單元具有一端與所述液管連通且另一端與所述高壓氣管連通的第三狀態和一端與所述液管連通且另一端與所述低壓氣管連通的第四狀態。
進一步的,所述室外機還包括除霜單元,所述除霜單元一端與所述高壓氣管連通,另一端與所述低壓氣管連通。
進一步的,兩個所述室外換熱單元均設置于所述除霜單元的上方。
進一步的,兩個所述室外換熱單元上下設置。
進一步的,每一所述室外換熱單元與所述高壓氣管之間設置有第一電磁閥,與所述低壓氣管之間設置有第二電磁閥。
進一步的,所述除霜單元與所述低壓氣管之間設置有第三電磁閥。
進一步的,所述室外機還包括氣液分離器,所述氣液分離器的入口與所述低壓氣管連通,氣態出口與所述壓縮機的吸氣口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室外機還包括制冷四通閥,所述制冷四通閥的D端與所述壓縮機的排氣口連通,所述制冷四通閥的S端與所述低壓氣管連通,C端分別與兩個所述室外換熱單元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制冷四通閥的E端通過節流裝置與所述壓縮機的吸氣口連通或所述制冷四通閥的E端封閉設置。
所述室外機包括換熱器,所述換熱器分為兩部分,且每一部分的所述換熱器形成一個所述室外換熱單元。
一種空調系統,包括上述的室外機。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室外機及空調系統,通過設置除霜管路,能夠利用除霜管路對室外換熱單元進行除霜,能夠避免設置電加熱器等裝置進行除霜,增加室外機的使用壽命,而且設置兩個室外換熱單元,能夠在室外機進行除霜時使一個室外換熱單元持續制熱,另一室外換熱單元進行除霜,進而達到全部除霜的目的,而且將除霜管路設置在兩個室外換熱器的下方,不僅對室外換熱器進行除霜,還能除去換熱器底部難以融化的冰霜,延長下一周期的結霜時間,提高室內舒適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室外機及空調系統的實施例的室外機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86670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