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海上風電海底地質勘察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817207.1 | 申請日: | 2018-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27828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25 |
| 發明(設計)人: | 黃治中;羅宇東;羅海坤;蘇長南;黎輝;劉捷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粵電陽江海上風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B35/44 | 分類號: | B63B35/44;E21B49/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譚英強 |
| 地址: | 529500 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延伸平臺 自升式 船舶 船體 本實用新型 海底地質 海上風電 勘察裝置 鉆桿 鉆機 地質勘察 晃動幅度 傳統的 漂浮式 折斷 取樣 巖土 晃動 海面 穿過 伸出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海上風電海底地質勘察裝置,包括自升式船舶,所述自升式船舶的舷外形成有一個或多個延伸平臺,所述延伸平臺上設置有鉆機,所述鉆機的鉆桿穿過延伸平臺并向下方伸出。本實用新型中,利用自升式船舶代替傳統的漂浮式船舶來搭建地質勘察裝置,可實現船體與海面的分離,確保了在勘察過程中船體不會因受到風、浪、流的影響而發生晃動,保證了巖土取樣的準確性。同時避免了因船體晃動幅度過大而導致鉆桿發生折斷的情形發生,保證了勘察的順利進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地質勘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海上風電海底地質勘察裝置。
背景技術
為實現對風機基礎的鋼管樁的勘察,傳統方案是將地質勘察設備落座在漂浮式船舶的延伸平臺上,延伸平臺延伸至舷外,延伸平臺與漂浮式船舶甲板通過焊接固定,船舶通過拋錨進行固定。
漂浮式船舶在勘察作業過程中,受風、浪、流影響,鉆機位置會隨著船舶搖晃而搖晃,其勘察點的定位會隨著船舶的搖晃而產生漂移,鉆桿底部會產生擾動,造成勘察位置產生偏移,巖土取樣失真,當搖晃幅度超過鉆桿承受的彎曲極限時,鉆桿甚至會發生折斷,影響到勘察的進程。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海上風電海底地質勘察裝置,該裝置可通過自升式船舶實現船體與海面的分離,可有效避免船體受風、浪、流的影響而發生晃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海上風電海底地質勘察裝置,包括自升式船舶,所述自升式船舶的舷外形成有一個或多個延伸平臺,所述延伸平臺上設置有鉆機,所述鉆機的鉆桿穿過延伸平臺并向下方伸出。
進一步地,所述延伸平臺為焊接在自升式船舶舷外的鋼架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鋼架結構上設置有微調裝置,所述微調裝置包括一個供鉆桿穿過的豎向通道,所述豎向通道內設有調節模塊,所述調節模塊抵頂在鉆桿的四周側壁并驅動鉆桿水平移動。
進一步地,所述微調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鋼架結構上的固定底座,所述豎向通道設置在固定底座的中部,所述調節模塊包括若干個間隔設置在固定底座上的頂絲,各所述頂絲均與固定底座活動連接,各所述頂絲均指向豎向通道的中心軸線,所述頂絲相對固定底座活動時頂絲的端部靠近或遠離豎向通道的中心軸線。
進一步地,所述頂絲的數量為4個且中心對稱分布在固定底座上。
進一步地,所述頂絲的端部固定設置有與鉆桿側壁抵接的弧形頂板。
進一步地,所述延伸平臺的數量為4個且對稱分布在自升式船舶的左右兩側。
進一步地,所述自升式船舶的底部四周設有4個可伸縮的支腿。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中,利用自升式船舶代替傳統的漂浮式船舶來搭建地質勘察裝置,可實現船體與海面的分離,確保了在勘察過程中船體不會因受到風、浪、流的影響而發生晃動,保證了巖土取樣的準確性。同時避免了因船體晃動幅度過大而導致鉆桿發生折斷的情形發生,保證了勘察的順利進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一種海上風電海底地質勘察裝置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一種海上風電海底地質勘察裝置的俯視圖;
圖3為裝有微調裝置的鋼架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粵電陽江海上風電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粵電陽江海上風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81720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