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住房透水混凝土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773776.0 | 申請日: | 2018-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472832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延年;馬恕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陽建筑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3B3/02 | 分類號: | E03B3/02;E03F5/00;E03F5/10;E03F5/14 |
| 代理公司: | 沈陽之華益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汪洋 |
| 地址: | 110168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集水井 透水混凝土 本實用新型 預制 清潔 雨水儲存箱 過濾裝置 雨水收集 雨水輸送 建筑技術領域 清潔水出水管 雨水收集系統 雨水綜合利用 排水管 樓板 沉淀過濾 方便施工 環保節能 集水系統 節約材料 經濟效果 生態發展 沉淀池 沉砂池 后擋板 前擋板 上擋板 下擋板 閥門 雨水 施工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住房透水混凝土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技術領域。所述雨水收集系統包括:透水混凝土樓板、雨水輸送管,所述雨水沉淀過濾系統包括沉砂池、預制透水混凝土前擋板、后擋板、過濾裝置、清潔雨水儲存箱、清潔雨水輸送管道、清潔雨水綜合利用閥門。所述集水系統包括:集水井清潔水出水管、集水井沉淀池、集水井清潔雨水儲存箱、集水井預制透水混凝土上擋板、集水井過濾裝置、集水井預制透水混凝土下擋板、集水井排水管。本實用新型環保節能、生態發展、構造簡單、安全可靠、節約材料和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經濟效果好,縮短工時,降低造價。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透水混凝土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第四代住房由清華大學建筑研究院設計,其主要特征是: 每層都有公共院落,每戶都有私家庭院,可種花種菜,建筑外墻長滿植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住房雨水利用、收集系統是指將天然雨水收集并加以利用的節水技術.一般由雨水收集系統、利用系統兩個部分組成。雨水收集系統一般均為集水池、集水管路組成,收集的雨水大多用于灌溉植被及路面清潔。我國雨水利用具有悠久的歷史,真正意義上的建筑雨水系統在立體綠化上的利用與研究卻是從20世紀 80 年代開始,于 90 年代發展起來的。由于起步比較晚,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還處于探索與研究階段,技術還是比較落后,缺乏系統性和實踐化。
近年來,北京已進入雨水收集系統到實施推廣階段,希望成為我國雨水利用系統技術在建筑綠化方面的龍頭,實現雨水利用標準化。其他許多城市比如天津、青島、大連、南京、哈爾濱、西安、鄭州等也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陸續開展綠化利用的研究和應用,如在上海浦東新區,運用屋面收集系統和儲水構筑物收集雨水,經過預處理后用于小區屋面綠化灌溉和道路澆灑。天津濱海新區的住宅設計采用良性水循環模式,將屋面雨水利用、中水回用與景觀水體相結合,使得景觀水體具有防洪、輸水、儲水、調蓄等功能。
隨著我國“建筑工業化、住宅產業化”進程的加快,中國對于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加深以及人民對于居住環境的生態化的迫切要求,使得建筑行業向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生態環保的方向發展。第四代住房成為當前研究熱點,尤其是在第四代住房的雨水綜合利用方面。全國各地關于第四代住房住房雨水收集、利用的新技術、新形式層出不窮。雨水收集系統是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采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利用雨水,節約水資源,發展綠色環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人類生存質量。
住房雨水利用、收集系統依據集水方向不用分為橫向集水和縱向集水和綜合集水三大類。橫向集水是指對雨水下滲后的及時存儲,簡單來說,是在綠化受雨面下設置儲雨系統。縱向集水通過將屋頂雨水通過雨漏管調控分流處理,分散或集中過濾除去徑流中顆粒物質,后將水引入蓄水池貯蓄,在用水泵輸送至用水單元用于灌溉植物等。綜合集水是指建筑體存在多種方式的雨水系統組合,包括多種縱向系統組合、多種橫向系統組合以及縱橫系統組合。
就國外而言,雨水收集利用技術有下述的幾個方面:
(1)就美國家而言,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有研究者以改善水生態機能為目的而展開了雨水收集技術研究。Kevin Lynch(1960)的《城市意象》當中就已經對城市形象的重要性做出了明確的定位,在城市建筑中富有特色的親水、景觀實為一大重要組成部分。美國的雨水收集主要通過提高雨水的自然滲透能力,增大地下水層儲存空間。加利福尼亞州的 Fresno 的“Leaky Areas”地下回灌系統,在實施的 20 世紀的 70 到 80 年代里,該市的地下水回灌量達到 1.338 億m3,該市均每年的回灌量占全年城市用水量的 20%。該系統包含滲透池、滲透井、透水路面和綠地。
(2)就澳大利亞而言,澳大利亞修建雨水收集系統的經驗和技術同樣比較成熟。在新建的城市以及郊區路面中大多都具有透水功能。對于雨水處理,澳大利亞分為三部分:物理凈化、化學凈化和生物凈化。首先利用沉淀池對較大的顆粒物進行沉淀,經過初步過濾之后,向收集的雨水進行投藥處理,得雨水中的雜質沉淀并再次過濾,最后將雨水排到人工濕地中,進行生物凈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陽建筑大學,未經沈陽建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77377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園林節水用的智能集雨器設備
- 下一篇:一種坡屋頂的雨水收集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