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適應流量變化的仿自然魚道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732037.7 | 申請日: | 2018-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395788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8 |
| 發明(設計)人: | 羅書靖;吳宏榮;徐輝;李強;張弦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8/08 | 分類號: | E02B8/08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劉曉春 |
| 地址: | 310014***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魚道 倒梯形 水流流量 流量變化 水流流速 游泳能力 本實用新型 水流流態 洄游魚類 錯流 兩組 小魚 大魚 水深 配合 生態 保證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適應流量變化的仿自然魚道結構,設置魚道和多組蠻石檻,每組蠻石檻包括至少一個長蠻石檻和至少一個短蠻石檻;長蠻石檻和短蠻石檻之間設有倒梯形中縫,如此,可以滿足魚道內水流流量的變化:當該生態魚道內水流流量較大時,過流面積較大,魚道中水流流速可以得到限制;魚道內水流流量較小時,過流面積小,魚道中水深得以保證,可以維持魚道內水流流態的穩定性,且在長蠻石檻和短蠻石檻之間設有倒梯形中縫,倒梯形中縫下部的水流流速大,可以通過游泳能力強的大魚;上部流速小,可以通過游泳能力弱的小魚;另外,設置相鄰兩組蠻石檻上的倒梯形中縫相互配合以實現水流在魚道內形成錯流,從而滿足洄游魚類上溯的需求。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水利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適應流量變化的仿自然魚道結構。
背景技術
魚道是現代水利工程中涉及“工程與自然和諧共存”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護條約”中推崇的水域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措施,對于保護水產種質資源、凈化水質、維持物種多樣性及生態平衡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魚道的型式有很多種,主要有豎縫式魚道、水池式魚道、擋板式魚道(丹尼爾魚道)等技術性魚道和生態魚道。
豎縫式魚道出口通常布置在水工建筑物上游,其正常運行時所適應的水深變幅較小,需在魚道上游布置多個不同高程的出口,且各魚道出口處均需設置閘門,根據水位變化啟閉不同閘門,以完成不同出口的切換工作。水工建筑物(尤其是日調節水庫)上游水位大變幅、迅速變化將會引起閘門的頻繁切換,引起魚道內的流量變化,降低了魚道內水流流態的穩定性;當流量較大時,魚道內流速偏大;當流量較小時,魚道內水深不夠,不利于魚類上溯。
傳統的魚道設計大多針對某一特定的過魚對象,例如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魚類,但是,天然河流水生態系統中一般有數十種甚至數百種魚類組成群落,各種魚類具有不同的洄游時期,適應不同的流速,因此,傳統的魚道設計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導致過魚種類單一,不能維持物種的多樣性和生態平衡。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適應流量變化的仿自然魚道結構。
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適應流量變化的仿自然魚道結構,所述適應流量變化的仿自然魚道結構包括魚道和多組蠻石檻,每組蠻石檻包括至少一個長蠻石檻和至少一個短蠻石檻;長蠻石檻和短蠻石檻之間設有倒梯形中縫,相鄰兩組蠻石檻上的倒梯形中縫相互配合以實現水流在魚道內形成錯流。
在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同時,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或者組合采用以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
優選地,每組蠻石檻內長蠻石檻和短蠻石檻并排布置。
優選地,每組蠻石檻內長蠻石檻和短蠻石檻均垂直于水流方向,可以實現雍高水頭的作用。
優選地,每組蠻石檻內長蠻石檻和短蠻石檻的底部設置不透水的漿砌石,上部設置透水塊石;不透水的漿砌石嵌入至魚道底部基礎和兩側的斜坡內,從而可以固定蠻石檻結構。
優選地,不透水的漿砌石和透水塊石之間鋪設薄層砂漿。
優選地,長蠻石檻與魚道的斜坡之間設有倒梯形邊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73203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土石壩壩后量水堰結構
- 下一篇:一種水利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