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加熱水套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729662.6 | 申請日: | 2018-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332649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4 |
| 發明(設計)人: | 江福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泰億諾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H1/10 | 分類號: | F24H1/10;F24H9/18 |
| 代理公司: | 南寧東智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 代理人: | 巢雄輝;汪治興 |
| 地址: | 537100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港北***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套筒體 安裝套件 玻璃納米 加熱單元 一端密封 電熱管 加熱水套 中空狀 加熱 本實用新型 納米電熱膜 高溫熱水 加熱空腔 加熱領域 冷水加熱 流體加熱 套筒封蓋 出水口 進水口 上端 空腔 套筒 下端 體內 延伸 | ||
本實用新型涉及納米電熱膜加熱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加熱水套,包括加熱單元,該加熱單元包括:套筒體,其為中空狀;安裝套件,其為中空狀,該安裝套件的一端與套筒體的一端密封連接;套筒封蓋,其與套筒體的另一端密封連接;其中,玻璃納米電熱管的一端延伸入套筒體內以使兩者之間形成流體加熱空腔,另一端與安裝套件的另一端密封連接,加熱單元的一側的下端設有進水口,另一側的上端設有出水口。使用時冷水進入到套筒體與玻璃納米電熱管之間的加熱空腔,由玻璃納米電熱管的大面積加熱面對體積較小的環狀冷水進行加熱,因此能夠快速對冷水加熱,從而快速產生高溫熱水。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納米電熱膜加熱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加熱水套。
背景技術
石英玻璃納米電熱膜電熱管,采用電熱膜的加熱方式,加熱面大,升溫快,并采用非金屬的石英玻璃為基材管體,由于非金屬的石英玻璃在水的電加熱過程中,不易產生水垢,使得玻璃納米電熱管一直保持高位的電熱轉換效率,且石英玻璃本身為絕佳的絕緣體,使用更安全。
因此,市場上也陸續出現了采用石英玻璃納米電熱膜電熱管的熱水裝置,但是,一般是將玻璃納米電熱管直接放至熱水箱或鍋爐內作為發熱源使用,雖然玻璃納米電熱管的加熱面積較大,但該方式一次性需加熱大量體積的冷水,加熱速度較慢。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加熱水套,從而克服采用石英玻璃納米電熱管一次性加熱大量體積的冷水速度較慢的缺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加熱水套,包括加熱單元,該加熱單元包括:套筒體,其為中空狀;安裝套件,其為中空狀,該安裝套件的一端與所述套筒體的一端密封連接;套筒封蓋,其與所述套筒體的另一端密封連接;
其中,玻璃納米電熱管的一端延伸入所述套筒體內以使兩者之間形成流體加熱空腔,另一端與所述安裝套件的另一端密封連接,所述加熱單元的一側的下端設有進水口,另一側的上端設有出水口。
優選的,上述技術方案中,還包括硅膠定位套件,該硅膠定位套件設有半圓形定位部,所述硅膠定位套件固定于所述套筒封蓋內,所述半圓形定位部與所述玻璃納米電熱管的尾部相嵌合。
優選的,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玻璃納米電熱管與所述安裝套件之間設有密封硅膠圈。
優選的,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安裝套件與所述套筒體之間、所述套筒封蓋與所述套筒體之間均配置有密封硅膠圈。
優選的,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加熱單元為若干個,若干個所述加熱單元以上至下的順序依次排列,最下端的所述加熱單元的一側的下端設有進水口,最上端的所述加熱單元的一側的上端設有出水口,相鄰所述加熱單元之間開設有水流通道,其中,所述進水口、相鄰所述加熱單元之間的水流通道以及所述出水口依次連通組成曲線水流路徑。
優選的,上述技術方案中,若干個所述加熱單元中的套筒體、安裝套件、套筒封蓋分別一體成型設置。
優選的,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玻璃納米電熱管的另一端通過法蘭與所述安裝套件的另一端密封連接。
優選的,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套筒體、安裝套件、套筒封蓋均由尼龍加纖材料制成。
優選的,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套筒體呈圓柱狀。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本實用新型中的加熱水套,冷水進入到套筒體與玻璃納米電熱管之間的加熱空腔時,由玻璃納米電熱管的大面積加熱面對其內的冷水進行加熱,因采用大面積加熱面對體積較小的環狀水流進行加熱,因此能夠快速對冷水加熱,從而快速產生高溫熱水。
2. 本實用新型中可由多個加熱單元串聯使用,以能夠更加快速產生穩定的高溫熱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泰億諾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經廣西泰億諾新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72966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