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燈殼用雙工位處理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723860.1 | 申請日: | 2018-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332139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協;蔡曉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茂偉瑞柯車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1S41/50 | 分類號: | F21S41/50;F21S43/50;F21W107/1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權航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劉洋 |
| 地址: | 213022 江蘇省常州市新***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器人 燈殼 工位組件 底座 處理設備 定位治具 主控機構 雙工位 壓合 本實用新型 等離子處理 定位燈殼 定位底座 對稱設置 生產效率 電連接 工作臺 車燈 自動化 | ||
本實用新型屬于車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燈殼用雙工位處理設備,包括機架、第一機器人、第二機器人和主控機構,所述機架上設有工作臺,所述工作臺上設有若干組工位組件,所述工位組件包括用于定位底座的第一定位治具和用于定位燈殼的第二定位治具;所述工位組件對稱設置在第一機器人的兩側,且第一機器人與機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機器人與機架固定連接,所述主控機構分別與第一機器人和第二機器人電連接,通過在機架上設置用于對底座進行等離子處理和涂布的第一機器人和用于將燈殼壓合在經過第一機器人處理的底座上的第二機器人,實現了底座與燈殼壓合的整個工藝的自動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車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燈殼用雙工位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工藝將底座與燈殼壓合在一起需要經過等離子處理、涂布、蓋燈殼和靜置架四個步驟,每個步驟都是獨立的工位處理,每個步驟完成后都需要工人將其搬運到下一個工位上,這樣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工人的勞動強度大,而且蓋燈殼步驟為手動的,很容易造成蓋合面的誤差,大大影響了燈具尺寸的一致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燈殼用雙工位處理設備,旨在解決現有工藝中每個步驟都是獨立的工位處理,完成一個步驟后需要工人將其搬運到下一個工位上,這樣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提供了一種燈殼用雙工位處理設備,包括
機架,所述機架上設有工作臺,所述工作臺上設有若干組工位組件,所述工位組件包括用于定位底座的第一定位治具和用于定位燈殼的第二定位治具;
用于對底座進行等離子處理和涂布的第一機器人;
用于將燈殼壓合在經過第一機器人處理的底座上的第二機器人;
和用于控制第一機器人和第二機器人運行的主控機構;
所述工位組件對稱設置在第一機器人的兩側,且第一機器人與機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機器人與機架固定連接,所述主控機構分別與第一機器人和第二機器人電連接。
具體地,還包括靜置架,所述靜置架設置在機架一側,第二機器人將燈殼壓合在底座上后然后通過第二機器人取出將其放置在靜置架上。
為了方便安裝和機器人之間的配合,所述工位組件為兩組,所述第一機器人設置在兩組第一機器人之間。
為了方便安裝,所述工位組件與第一機器人并排設置。
具體地,所述第二機器人設置在第一機器人的后側。
具體地,所述機架上設有上模擱置部,其中上模擱置部用于放置抓持燈殼的上膜,工作時,上模與第二機器人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燈殼用雙工位處理設備,通過在機架上設置用于對底座進行等離子處理和涂布的第一機器人和用于將燈殼壓合在經過第一機器人處理的底座上的第二機器人,實現了底座與燈殼壓合的整個工藝的自動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通過機器人定位,避免了壓合時燈殼與底座的壓合面的誤差;通過設置工位組件對燈殼和底座進行定位,進一步保證了避免了燈殼與底座的壓合面的誤差。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燈殼用雙工位處理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前視圖。
其中:1. 機架;2. 工作臺;3. 第一定位治具;4. 第二定位治具;5. 第一機器人;6. 第二機器人;7. 主控機構;8. 靜置架;9. 上模擱置部。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茂偉瑞柯車燈有限公司,未經大茂偉瑞柯車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72386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動四輪車用大燈總成
- 下一篇:車用轉向燈的安裝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