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支撐架及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717701.0 | 申請日: | 2018-05-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306748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1 |
| 發明(設計)人: | 陸群;劉穆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長城華冠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15 | 分類號: | 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劉翔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順義區仁***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接板 框體 支撐架 第一端 本實用新型 車身后部 支撐板 安全性能 車身骨架 后部裝置 后防撞梁 銳角設置 駕駛艙 流水槽 失穩 整車 平行 扭曲 損害 安全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支撐架及車輛,其中,該支撐架包括: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和框體;其中,第一連接板的第一端與框體的頂部相連接,并且,第一連接板與框體的頂部之間呈銳角設置;第二連接板的第一端與框體的底部相連接,并且,第二連接板與框體的底部相平行;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均能夠與車身骨架相連接。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支撐板的第一端與框體的頂部相連接,第二支撐板的第二端與框體的底部相連接,當支撐架安裝于車輛上時,第一連接板的第二端與后流水槽相連接,第二連接板的第二端與后防撞梁相連接,可增加車身后部的剛性,避免車身后部扭曲、失穩、及后部裝置受到損害,增加了整車的安全性能,從而保護了駕駛艙內部人員的安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支撐架及車輛。
背景技術
車身骨架結構作為整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結構的穩固、結實對于車輛性能至關重要。尤其是,車身后部通常為框架結構,當車身后部受到碰撞時,由于車身后部不能對碰撞力進行有效的分解,從而會使得車身后部極易失穩,易產生扭曲、變形等問題,從而會影響整車的安全性能,進而威脅駕駛艙內部人員的生命安全。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支撐架及車輛,旨在解決車身骨架易失穩的問題。
一個方面,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支撐架,該支撐架包括: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和框體;其中,第一連接板的第一端與框體的頂部相連接,并且,第一連接板與框體的頂部之間呈銳角設置;第二連接板的第一端與框體的底部相連接,并且,第二連接板與框體的底部相平行;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均能夠與車身骨架相連接。
進一步地,上述支撐架中,框體為由多個第三連接板首尾依次連接而成的內部中空結構。
進一步地,上述支撐架中,第一連接板與位于框體的頂部的第三連接板之間呈銳角設置;第二連接板與位于框體的底部的第三連接板位于同一直線上。
進一步地,上述支撐架中,位于框體的側面的第三連接板具有一定的傾斜角度,且其傾斜方向與第一連接板的傾斜方向相同。
進一步地,上述支撐架中,第二連接板的第一端與位于框體的側面的第三連接板的底部相連接,并且,第二連接板與該第三連接板之間呈鈍角設置。
進一步地,上述支撐架中,框體內設置有至少一個加強筋,以將框體的內部分隔為至少兩個空間。
進一步地,上述支撐架中,空間的截面形狀為三角形、方形或梯形。
進一步地,上述支撐架中,第二連接板上開設有安裝孔,以將待連接件安裝于第二連接板上。
本實用新型中,第一支撐板的第一端與框體的頂部相連接,第二支撐板的第二端與框體的底部相連接,當該支撐架安裝于車輛上時,第一連接板的第二端可與車輛的后流水槽相連接,第二連接板的第二端可與車輛的后防撞梁相連接,當車身后部受到外力碰撞時,由于第一連接板與框體的頂部呈銳角設置,所以可以對后流水槽受到的外力進行有效的分解,并依次傳遞至框體、第二連接板和后防撞梁,尤其是對Z向的拉力和壓力的分解尤其有效,從而可以減少后流水槽受到的損壞;同時,由于第二連接板與框體的底部相平行,使得在支撐架與后防撞梁相連接時,支撐架可以緊貼在后防撞梁上,從而使支撐架與后防撞梁的連接更加穩定;同時,在后流水槽和后防撞梁之間設置該支撐架,可以對后流水槽和后防撞梁之間的連接進行加固,從而增加車身后部的剛性,避免車身后部扭曲、失穩、及后部裝置受到損害,增加了整車的安全性能,從而保護了駕駛艙內部人員的安全。
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了一種車輛,該車輛包括:車身后部分總成和支撐架;其中,各支撐架位均于車身后部分總成的后流水槽和車身后部分總成的后防撞梁之間,并且,各支撐架的頂部均與后流水槽相連接,各支撐架的底部均與后防撞梁相連接。
進一步地,上述車輛中,支撐架的第一連接板和支撐架的框體均與后流水槽相連接,支撐架的第二連接板與后防撞梁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長城華冠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長城華冠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7177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