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前圍總成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20707580.1 | 申請日: | 2018-05-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3443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8 |
| 發明(設計)人: | 方程;周宇飛;楊兆國;范喜龍;蔡叢;石海鑫;鄭虹;彭建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08 | 分類號: | B62D25/08;B62D29/04 |
| 代理公司: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崔斌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長春***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粘接 上蓋板 下蓋板 復合材料汽車 種碳纖維 總成結構 前圍板 前圍 本實用新型 流水槽 下表面 車身 復合材料車身 傳統金屬 連接關系 密封方面 汽車車身 中部區域 裝配工藝 隔音 結構膠 空腔梁 前風擋 上端面 整體式 隔熱 涂膠 鈑金 焊接 | ||
1.一種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前圍總成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結構包括前圍板(1)、上蓋板(2)、下蓋板(3)和流水槽(4);所述的前圍板(1)、上蓋板(2)、下蓋板(3)和流水槽(4)之間通過結構膠粘接而成;其中所述的上蓋板(2)的前端粘接邊緣上、下表面分別與前風擋和下蓋板(3)粘接;所述的下蓋板(3)的后端粘接邊緣上、下表面分別與上蓋板(2)和前圍板(1)粘接;所述的流水槽(4)粘接于前圍板(1)的中部區域上端面;所述的上蓋板(2)和下蓋板(3)通過前后端粘接邊緣的粘接組成空腔梁結構;所述的前圍板(1)、上蓋板(2)、下蓋板(3)和流水槽(4)之間的粘接處為粘接邊緣處(L),粘接邊緣處(L)的寬度為20mm—4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前圍總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圍板(1)包括與下蓋板(3)連接并形成過渡,同時與流水槽(4)粘接在一起共同達到排水功能的上部區域(S1)、用于隔離機艙同時為各種機構提供安裝位置的中部區域(S2)、用于和前地板的連接和過渡的下部區域(S3)、用于和左側圍的連接和過渡的左端部區域(S4)、用于和右側圍的連接和過渡的右端部區域(S5);所述的中部區域(S2)中設置有用于安裝制動踏板和油門踏板的加強區域(F);所述的加強區域(F)的輪廓周圍設有鋪層搭接區(P)。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前圍總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區域(S1)的厚度為3mm—3.5mm;所述的中部區域(S2)、下部區域(S3)、左端部區域(S4)和右端部區域(S5)的厚度為2mm—2.5mm;所述的加強區域(F)的厚度為3mm—3.5mm;所述的鋪層搭接區(P)的厚度為中部區域(S2)厚度和加強區域(F)厚度的累加。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前圍總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圍板(1)的鋪層區域分為Zone1、Zone2、Zone3和Overlap;所述的Zone1對應上部區域(S1),Zone2包含中部區域(S2)、下部區域(S3)、左端部區域(S4)和右端部區域(S5),所述的Zone3對應加強區域(F),Overlap對應鋪層搭接區(P);所述的Zone1設置11層,Zone2設置8層,Zone3設置11層,Overlap設置19層,Overlap中的19層為Zone2和Zone3的層數疊加,Overlap中的鋪層相互錯開;所述的Zone1和Zone3增厚加強的鋪層方式為增加±45°雙軸向織物。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碳纖維復合材料汽車前圍總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車前圍總成結構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070758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輛的頂部橫梁組件和具有其的車輛
- 下一篇:一種空氣室支撐加強結構及車輛





